驻村扶贫日记

 2017-04-12 11:15  来源:

  □李章碧

  我驻扎在得胜村已经整整一年了,看着大山的村庄上空云卷云舒,舒漫飘逸,对于我这个马上进入老年的男人来说,也算是增加了一些生活的阅历。

  驻扎在大山深处的村庄里,总是会看到遇到一些蜗居在城市里无法经历的事情,有些事情好像是生命中的一种约定,在你不经意之时就闯进你的生命旅程。去年冬天,我坐在村委会门口,一匹大红马从我身边低头走过。它驮着沉重的重量,喘着粗气,专心致志地看着眼前的路踏实实地朝前走去。它后面跟一个瘦小的中年男人,目不斜视地跟着他负重的大马径直向前走去。

  记得我还在很壮年的时候,昭通城突然传出一则天大的消息——云南人组织了一个庞大的马帮驮着大量的茶叶从云南启程去北京。到昭通的那天,无数的昭通人发疯似跑到大路上去看那一大溜的傲慢马帮。

 其实,马帮的足迹印在昭通的路上历史悠久,你只要从通衢大道拐入那些皱巴巴的山间小道里,随处可以阅读到大山皱折里一个个若明若隐的骡马蹄印。

 去年冬天,高速列车从北京开到了昆明。好几年前,昆渝高速公路就从得胜村的呼吸声中划过,然而,走进得胜村的大山深处,公路一下子断了,山村的呼吸显得格外平静和舒缓。山上的村民要克服大山的落差,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爷爷的背篓把盐巴从山下的集镇背回山上的家中;看着大路边的亲友们令人眼馋的洋房和傲慢的气度,有血性的男人忍不住性子开始谋划要把沙石钢筋这些沉重的材料运到山上去建一座坚实的居所,提升一下自己做人的尊严。

 张再清是一个气壮如牛的山里农民,家住一个山环水绕的山村,山村离村公路还有2公里,就是这2公里的距离,把他和他的村民们长期定格在山里就地取土的传统房屋里。张再清一直把浑身的力气挥洒在异乡的建筑工地上。20岁那年,张再清娶了老婆,不久,老婆生了娃儿。有了娃儿的男人一下子有了责任心,张再清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要把祖上留给他的土墙房子拆掉,重新建一座永远属于自己的洋房。他请来有力气的男人把碎石机抬到山村,把山上的巨石打碎成沙粒。他又买来一匹大马,给大马配置了一套结实的马鞍,让马把水泥和钢筋从2公里远的地方驮到村里。山里农民张再清用古老的运输方式再现了现代生活样式。三年之后,同村的中年男人老王带着妻子儿子效仿年轻男人张再清的做法同样建起了一幢像张再清家一样的房子。新房建好不久,老王的儿子迎娶一个外村的姑娘。

 尽管公路通到村委会好几年,但是路面一塌糊涂的状况实在让人伤心,直到去年底才终于把路面硬化完成。得胜村是一个像流星一样散落的村委会,十几个村子全部毫无规则地从大山顶上撒落到大山脚下的金沙江边。从村委会去黄泥湾自然村一直是攀登而上,有的路段是悬崖绝壁上,曾经一个背公粮去交的年轻人失足跌落,急得发疯的人们冒死找到时,年轻人已经命断悬崖。

 黄泥湾的几十户人家,除了外出打工的,几乎家家都养着马,遇到沉重的搬运时,黄泥湾的人们就把一切重量压在马背上,让自家的马帮自己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聪明的山里人把本来应该是由自己承担的重量转嫁在马背上,久而久之,骡马们也就习惯于承担别人重量。当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需要及时搬运时,一匹一匹的驮马从山里的各个村落中走出,驮着沉重的东西汗流浃背地行走在山山水水间,浑身上下一滴滴汗水从温柔的毛发上滚落。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