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人居环境 助推乡村振兴

 2018-12-19 16:37  来源:昭通新闻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实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意见》关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笔者有幸参加了乡村振兴“生态宜居”专题培训班学习,在培训活动中,我们参训学员紧扣“生态宜居”目标,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开展了认真讨论,并就如何“整治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形成共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一、存在问题

存在的问题有“九难”,即九个问题: 

一是垃圾管理处置难。由于长期以来农民生活方式习惯和环保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村内及周边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日益突出,农村普遍存在“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情况。大部分地区未实现人畜分离,畜禽粪便污染到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这些面源污染严重威胁到人居环境安全。同时,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加、分类回收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收集清运难度较大、转运处理成本较高、设施设备少而落后、村民卫生习惯难以养成、垃圾管理人员极为缺乏、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不畅、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难以形成良性循环运转机制。

二是污水收集治理难。污水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等成本较高,资金短缺。污水处理实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随意建设,没有按雨污分流相关要求执行。村民、村干部环保意识不强,对污水处理排放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水务、环保等部门标准不一,实施难度较大。 

三是无序建房管控难。合理建房需求和滞后的乡村规划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群众耕地保护意识淡薄,对建房要求的相关规定不理解。村委会对违规建房碍于情面未能及时制止,乡镇无执法队伍,对违法违规建房打击不力,助长不良风气,导致农村无序建房、私搭乱建行为突出。

四是村规民约执行难。制定村规民约没有结合本村实际,简单照抄照搬,导致实际执行困难甚至形同虚设。有的村规民约过于繁琐、篇幅过长;有的村规民约以罚为主,难以执行;有的村规民约不切实际,过于追求面面俱到。这些村规民约,往往出力不讨好,丧失了村规民约应有的约束力,村民根本不在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导致村规民约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五是七改三清推进难。七改三清”是近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最好的载体,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时紧时松,推进乏力,工作成效不明显。首先是认识不到位。部分镇村干部存在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成效不明显。其次是工作推进难。水、电、路、厕等公共基础设施改造用地经常与群众生产生活用地发生冲突,部分基层干部担当不足,回避矛盾,工作推进难。尤其是改电问题,因群众无序建房,电力部门改造则违背政策,不改造则群众脱不了贫,工作处于尴尬境地。最后是落实不到位。比如改厕工作,厕改好了无制度,有了制度无监管,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浮在表面。

六是基础设施配套难。基础设施欠账大,交通、水利、电力、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山区农村无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设备;水资源缺乏,无法长年保证清洁的生活用水;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较低,村民出行不便。基层化阵地建设滞后、氛围不浓、功能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挖掘不深,本土文化品牌打造乏力。传统文化传承后继无人,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现代文化在乡村宣传、引领不够,低俗文化还占有一席之地。

七是资金保障筹措难受财力和经济发展制约,基层干部在推进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等靠要思想严重。村组干部依然存在“没有资金不愿干活”的思想。部分干部作风“慵懒散”,总是讲问题、提要求,遇到困难就“等一等、看一看,望一望”,坐等上级帮助解决。没有充分利用好现有设施、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积极性,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

八是群众素质提升难。部分群众对环境整治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存在屋外“高大上”,屋内“脏乱差”的乱象。部分群众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认为农村环境整治更多的是贫困户、低保户,甚至是党员的事,不主动、不参与。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垃圾乱丢、污水乱排、粪草乱堆现象突出。

九是基层作用发挥难部分村、组组织力、号召力、凝集力不强,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难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学习,服从服务意识差,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到位。部分村组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流于形式,敷衍塞责。

二、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三方面的对策措施:         

(一)统筹硬件抓软件,严防“等靠要”

一要县乡政府全盘统筹。县乡政府要引方向、定思路。针对整治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政策、制度和方案细则,并明确各级职责、压实各方责任。要强保障、作决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跑资金、跑项目,争扶持,争投资。采取政府补一点、村级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等方式,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资金、设施等硬件保障。

二要基层组织全面引领。村党总支、村委会及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做到想在群众前、带着群众干、有福群众享。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硬件不行软件上,财力不足人力上,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全民动员,人人动手的良好格局。

三要发动群众全民参与。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和引领,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激情,提升群众自觉改善人居环境的意识,逐步实现群众“要我卫生”向“我要卫生”的转变。

(二)不讲“面子”赚“里子”,力戒“宽松软”

一要健全制度严格执行。制度的制定只是手段,持之以恒抓落实才是关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反弹现象很突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执行制度“宽松软”,不能一以贯之的严格执行。因此,要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提升中提出来的“七改三清”、拆零拆违、“厕所革命”等各种制度严格执行,坚决遏制干部在执行中松懈、基层在落实中打折、群众在违反制度中尝到“甜头”。

二要村民自治村规优先。村规民约是管理村民最好的一项制度。要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形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让村民结合本村实际自己讨论制定出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并严格执行,从而达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目的。

三要不讲面子严格奖惩。严格奖惩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好方法。在工作开展中,要严格按制度办事,按规矩执行,一碗水端平,公正公开。对既定政策和制度执行不力的干部严格追责。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不留情面,不讲“面子”,严格按规定予以处罚,起到不给一个人面子、带动全村人人争面子的扩散效应。对工作开展好的村小组和村民给予奖励,形成奖得心动、罚得心痛的良好运行机制。

(三)兼顾当前谋长远,根治“脏乱差”

一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要立足补齐短板,对雨污排放设施不配套的村庄,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予以解决;对村内道路未硬化的自然村,通过财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硬化。通过对水电路房圈厕灶等基础设施的改造补齐短板,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夯实基础。要立足实际施策。比如在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上,交通不便,偏远、分散山区采取户清扫、村填埋等方式予以处理;对交通方便,紧邻集镇的村庄,可采取户清理、村清运、镇处理的方式予以解决。又比如对村庄公共设施卫生保洁,可采取收费聘请保洁员、农户分片包干或农户轮流保洁等方式进行。要立足综合整治,对当前垃圾乱丢、粪草乱堆、污水乱流、房屋乱建等实施综合治理,采取清洁卫生户评比、小手拉大手、红黑榜曝光、群团组织帮带等方式,切实提高村民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意识,真正形成大家的卫生大家干、干好卫生为大家的良好局面。

二要持续整治久久为功。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快农村人居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全国或地方性法律法规,让环境整治有章可循。要建立完善政府、组织、村民和社会公众多方参与成本多方分担的运营机制,依托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等加强监管,持续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总之,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是党中央交给当代农村干部的光荣使命,更是广大农村群众的热切期盼。作为基层党政干部,我们要坚定信心、理清思路,以负重前行、滚石上山的精神,顺势而为、趁势而上,挖掘潜力、激活动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全面实现! (云南农村干部学院2018乡村振兴“生态宜居”专题培训班一班全体学员,由昭通市昭阳区旧圃镇人民政府 马腾 梳理供稿)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理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