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报社三十年

 2016-07-24 15:57  来源:

★ 李云飞

三十年时间已是一个人的而立之年,不短了。掐指算来,我在昭通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整三十年,一路风风雨雨,个中甘苦自知!

我刚到报社时,《昭通日报》还是一张四开小报,每周一期,人也不多,既当编辑又当记者,还往返报社与印刷厂之间,肩负校样、搬运、发送等任务。那时我年轻,也就二十多岁,浑身是劲,经常穿梭于大街小巷,也经常远行山村,就一个目的:采访新闻!

那时,柏油路很少,即使是城郊的路也坑坑洼洼的,乡村路就别说了,苦不堪言。那时,没有专门的交通工具,自家的单车就是采访的“坐骑”,我骑坏了好几辆单车,也被偷掉了好几辆单车;出差费每天2.4元,别说住宿,连吃饭都不够。报社就在昭通城南大街旁的迎丰路上,出门就是烂土路,石头瓦块铺就,下雨就积水,我请人批发了五双长筒水鞋,穿坏了四双,还有一双闲置在煤房里。日积月累,我欠了不少账,还是父母知道后,寄钱帮我还了账。

我手中的工具就是纸和笔。编稿时,要逐字读稿,逐字改稿,逐字誊抄,自己画版编上去,骑车送到印刷厂,守着出报。大家都是新手,没有“传帮带”的捷径可走,交给你,你就得自己摸索、自己熟能生巧。我干了没多久就接手报纸副刊工作,照葫芦画瓢地学着编辑,虽如此,但感到非常幸运,我十分感激当时的领导给我这个平台。

我所在的部室叫政文科,负责第三版和第四版的采编工作,也就是完成征文版和副刊版的采编任务。我越来越对副刊不满意,开始动脑筋,改进副刊。我把副刊定性为文化性的综合版面,进行归类,开辟了文学栏“砚池”、文化栏“七彩云”、文摘栏“撷风树”、服务栏“生活之友”,并以此为主干,设“嫩芽儿”、“昭民启示”、“纪实报道”等20多个子栏目,效果很好,其中,文学栏“砚池”和文化栏“七彩云”被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评为优秀栏目,获中国地市报“名栏”个人奖。遗憾的是,我没编副刊了,因种种原因,这些栏目没坚持下去,被“与时俱进”改变了模样。令我欣慰的是,至今谈起那时的副刊,还有不少人感谢我,特别是靠“嫩芽儿”发表处女作的中小学生,不下十人见了我就紧紧拉着我的手,闪烁着泪花,连连发出感谢之声。他们都成家立业,有的成了领导,有的成了作家!

报社事业逐渐发展,小报变大报,人手越来越不够,我除了编辑副刊版、政文版外,还被“顶上去”编第一版和第二版。人手最缺的时候,我与另一位同事负责整张报纸的编辑工作,一分为二,各负其责。尽管如此,我们没有抱怨,没有敷衍了事,只有阵地坚守!

有一年,地委办(现市委办)的一位曾经的同事邀请我和马贤英一起下县采访,我们高兴极了,他们有吉普车,我们一路奔波一路采访,跑了好几个县,采写了一批又一批新闻报道。他们要回家了,我们还不愿意走,继续采访。我和马贤英都是回民,吃饭很不方便,我们就吃干粮,干粮吃完了,就吃鸡蛋、洋芋或红薯,经常一天吃一次东西。那时的条件很差,到了县城,县领导心疼我们,叫人送来新锅新碗,我们才自己做了吃,但到了乡村,还得“就地取材”随便整点吃的。那时,即使是县城也经常停电,我们白天采访,晚上写稿,有时连桌子都找不到一张,我们只好把空格纸垫在大腿上,就着煤油灯或蜡烛写稿,经常写到天亮。稿子写好了还要找人带回报社,好在当时各县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外宣工作,找不着人就专门派人送稿子。我们在一个林场采访时,晚上,马贤英的一只耳朵钻进了一只虫子,我们都没经验,有的喊“虫子有趋光性,拿手电筒照出来”,有的喊“用细棍子扒出来”,有的喊“别动别动,它自己走投无路就会出来”……马贤英一直疼叫着。我看事情紧急,还算果断:不行,赶快送山下的卫生院!我们急忙上了车,一路颠簸,把马贤英护送到山下的卫生院。一名值班的医生一手照灯,一手伸进细夹子,才将虫子夹了出来。医生说,再晚一些,耳朵就废了!直到今天,我们说起这件事来还有些后怕。马贤英说,这只耳朵的听力明显下降了!

近些年,报社领导叫我负责评论工作,我由“怕”到“爱”,不知不觉采写了好几千篇评论文章,发表后反响都较好,还获了不少省级以上的奖励。我开始在研究上下功夫,提出“当研究型记者”,得到不少响应。我带头作为,其中有四篇文章还获得全国性的一等奖。我采写新闻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以至于停不下手来。不少人问我:你哪来的劲头?我想了想,也没想出个头绪,但有感触,最深的是三条:一是责任,二是热爱,三是成就感。这三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就是“持之以恒”!

我这人并不聪明,这不是谦虚,真是这样。我父母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是老大,下面三个妹妹,都比我聪明。我算是家中独儿子,但父母从不偏袒谁,对我的评价是:你比不了三个妹妹!的确如此,大妹李云燕,初中时跳级,15岁考起中央民族大学;二妹李云,退出技校,第二年考起西南师范大学;三妹李云凤,工作后考起在职本科大学,继续深造,研究生毕业。可能是巧合吧,三个妹妹在一次全省性演讲比赛中,依次获得一二三等奖,贵州电视台制作播放了12分钟的专题片,连我都沾了光,上了照片镜头!我说我笨,许多人不相信,有的人还说:你都算笨,就没聪明人了!这话似乎在说我虚伪!还有人对我说:你知道吗?过分的谦虚等于骄傲!其实,我不是个谦虚的人,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回想一下从业经历,我的成绩还源于“笨鸟先飞”。在讲课时,我爱讲“学习、实践、总结”六个字,自认为取得的成绩都靠这六个字。我想,把这六个字融入“笨鸟先飞”中,才可能获得成功!

三十年的点点滴滴留下刀刻般的回忆,我不想纠缠过去。我只想说:我感到越来越幸福,采编系统一体化让我告别了纸和笔,我正学着进入全媒体。我早已学会了电脑,利用现代化手段快速出击采写发表新闻。我品尝着更多的甜蜜,跟着时代走,美上心头!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