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富李兴地和他的“桃花缘”

 2017-03-14 09:52  来源:

记者 刘国里 李明坤

桃林掩映的小洋房,一条小溪从门前缓缓流过。开得正红的桃花,显得分外的妖娆。在水富县太平镇太平村,“种桃能手”李兴地正在为他的桃树剪枝、间花。他一边干活,一边和记者聊起了这些年种桃的故事。

一次买桃 发现商机

太平村海拔在500米左右,村里人家历来都喜欢种三五株桃树自己吃,吃不完的就拿到集镇去卖了换零花钱。几年前,怀揣着致富的梦想,李兴地去成都的一个养殖场打工,每月的工资勉强可以维持家里的生活。一次,他去水果市场,看到桃子上市,一问价钱十多元一市斤。吓得他舌头长伸,店主告诉他,这是早桃上市,价钱肯定贵。桃子没买成,李兴地却动了种桃的心思,既然早桃这么贵,处在河谷地带的家乡太平镇,桃子上市比成都的早桃都还早呢!随后,李兴地到成都几个种桃的地方参观学习了几次,就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种桃事业。

听说要把大片好地拿来种桃,家人都在责难李兴地。好说歹说,总算种下几亩桃。两三年后开始挂果,李兴地把桃发往成都销售,尝到了丁点甜头。整个村民小组开始跟风种桃,桃种下了,问题也出现了,小家小户种桃、售桃互相杀价,桃子销售成了问题,许多家觉得该把桃树挖了改种其它农作物。

2009年,作为党员的李兴地当选村民小组长,他向小组承诺,三年带领大家走出一条致富之路。2010年,凡是自愿参加的人都可以加入油桃专业合作社,产销分人负责,一个销售政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是仅仅种好桃子还停留在卖桃本身上,桃子相关产业没有发展。县乡两级政府通过调研,决定走以花为媒、政府搭台、产业唱戏、农民增收的发展之路。开始每年都举办桃花节系列活动,改变农户发展思路,通过桃花节,带动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政府帮扶 产业升级

只要坚持,就有收获。

2013年,李兴地迎来了一个好机遇。政府无偿发放桃苗,动员农户种植,通过示范户,招商引资技术培训,桃子产业逐渐规范,逐渐做强。

更让人高兴的是,在2015年、2016年,太平镇连续两年举办了桃花节。今年,又举办了第三届桃花节。桃花节引爆乡村旅游。每年,都有来自云贵川三省的游客纷至沓来,小镇的人气一下子旺了起来。有赏花摄影的,有村民拿着烟熏肉、野葱、竹编、桃苗、桃果酒等来销售的,更有慕名而至销售服装、工艺品的商贩。镇上的村民在自家的院坝里办起农家乐,桃花节期间,多的每天接待400多人,少的也有200多人。今年的桃花节更是人员爆满,预计全镇可以实现收入300万元。李兴地开的农家乐餐馆和桃果酒生意也不错,应该可以实现2万元以上收入。

桃林树下 硕果累累

就像李兴地的名字一样,他只相信自己在土地上的耕耘和付出。

几年的辛勤努力和拼搏,李兴地房子宽了,腰包鼓了,人更加自信了。李兴地所在的专业合作社也发展壮大了,入社成员有116户,产值也从2011年的75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816万元。合作社先后获得“昭通市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云南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昭通科普先进集体”等称号。当年,李兴地竞选小组长时许诺的三年致富梦想已经实现,2015年合作社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然而,随着桃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竞争,李兴地神秘地道出了他的打算。目前,他已经将桃子加工为桃果酒。准备推出有机桃。他的早桃因为上市早,大家抢着尝鲜果价倍增。他试种晚桃新品种——中桃1号,在每年10月以后,其它品种桃上市完后上市。他还针对具有特殊品质的产品,专门注册了“铜锣坝”商标。

这一刻,种桃能手李兴地想着他的“桃花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再一次看到了桃产业发展的前景。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