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县两河镇白米村干群同心修建通组公路

 2016-12-30 14:13  来源:来源:云南网

“17年来,这条公路反复修补,这回怕是可以修好了。虽然我年纪大,做不起重活路,还是能出一份力的,路修好以后子孙后代都享福。”近日,记者在彝良县两河镇白米村裁缝坝修建公路的工地上看到,78岁高龄的村民李君秀正挥舞着锄头,和年轻人们一起修筑通组公路。李君秀告诉记者,在白米村裁缝坝长期居住的5个村民小组187户836人,多年来饱受“路难行”之苦,现在党和政府千方百计筹集修路资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干得热火朝天,大家都看到了希望,心里非常高兴。

进村入户路难行

在两河镇白米村裁缝坝通组公路施工现场,各种机械机声隆隆,运输车辆来回穿梭,犹如行驶在海绵上,下陷的车轮被厚厚的泥浆包裹。两河镇白米村党总支书记陈昌兵介绍:“这里常年阴雨,很多路基原来都是烂海子,常年被水浸泡,虽然已用直径80公分以上的大石块进行深度填埋,但是受到重车经常碾压,用不了多久路基又会下陷。”

两河镇白米村党总支书记陈昌兵介绍,这条公路是连接两河镇各村以及该村进入镇政府所在地的主要通道,从两河村衢飞桥到白米村村委会,公路途径裁缝、岩上、大房子、野路沟、老熊窝5个村民小组,全长11.2公里,直接受益187户836人,辖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205人。

长期以来,由于公路的路基太差,只有大货车为了运输才愿意走这条路。本来就不好的路况,在大车碾压之后,汽车路就成了“火车路(被车轮碾压过的地方深陷,路上的石块和泥土被挤压而堆积在公路中间和两侧),致使所有的小轿车和越野车均不能通行,在被太阳暴晒数日后,四驱越野车也只能勉强通行,这给当地的运输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17年来,这条路一直反复修补,从来没有正常通过车。特别是今年遭受“6.21”洪灾后,公路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别说车辆,就连行人通过都很困难”。村民李君秀告诉记者,裁缝坝通组公路早在1999年就由全体村民投工投劳修建过一次,2013年裁缝坝群众又筹资25万余元新建3.2公里连通主路。17年来,群众自发组织对全路段进行维护10多次,但至今都没通畅过。

两河镇白米村物产丰富,盛产天麻、玉米、大米等作物,但交通不便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村民们主要通过人背、马驼、摩托车和马车拉等方式搞运输,运输成本大大增加。大部分群众了消化产出的粮食,就在家里喂养了很多牲口,而天麻等经济作物无法自行消化,只好硬着头皮拉出去卖。

村民王朝友算了一笔账:修建水泥平房必须要用钢筋、水泥、砖块、砂石、模具等材料,每方砂石的成本价是50元,运到这里每方要260元,运输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每一样材料的运输费用都超过了成本的两倍以上。“如果这条公路通畅,我房子的建筑面积最少可以扩大一倍以上。”公路不通给人带来的不便和压力,王朝友深有感触。

干群合力筹资金

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题,两河镇、白米村两级干部立即开展实地查看和估算,经相关专业人员现场评估,维修这条通村主干道的费用最少需要150万元,仅仅只能完成道路铺垫和打路沿,如果要路面硬化,最少还得增加280万元。

经过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和努力,多方筹措资金100余万元用于该条道路的彻底维护,着力解决全路段调形、加宽、铺垫、打路沿、压平等环节。而对于硬化道路280万元的缺口资金,该镇党委书记雷勇表示,筹集这100万元已经是镇党委政府的最大努力了,对于道路硬化需要的280万元资金,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唯有等待下步的政策支持。

由于维修这条公路的最低标准是150万元,而镇党委政府只能筹集到100万元,资金还有很大的缺口。怎么样用好每一分钱,用有限的资金解决最大的问题,同时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工程的进度。最终大家共同和议后决定,镇、村、组三级干部共同管理资金和工程进度。所有资金仅用于工程机械的租赁、燃油的购买。

当得知资金缺口较大后,各村民小组立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商量如何解决目前这一瓶颈问题。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家一致同意,为了修建好这条致富路,解决多年公路不通的老大难问题,大家除了全部投工投劳外,根据自身家庭状况,自觉自愿进行捐款。当消息传出后,很多在外工作或打工的村民纷纷慷慨解囊,连退休的老干部也认为自己虽不能亲自上场,但也应该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量,在短短一周内,五个村民小组就筹集到现金10万余元。

“每车节约50元,10车就是500元,100车就是5000元,这5000元用在工地上最少可以铺几十米路。”分管公路建设的两河镇副书记梅桂洲挂钩联系白米村,他深知修路资金来之不易,对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在他带动下,镇、村、组三级干部与货车司机经过三天的软磨硬泡,最终将运输燃油的价格从每车400元谈到了每车350元。

义务投工修路忙

“要完成路面硬化,我们还有280万元的资金缺口,这对财政吃紧的两河镇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但是为了老百姓的致富路,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将付出百倍努力。”两河镇党委书记雷勇如是说。

公路自11月11日动工建设以来,全体村民每天早上8点左右上工地,下午6点半收工。工地上每天最少有60多人,多的时候有上百人。面对天气恶劣、资金紧缺等困难,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自立根生,投工投劳,纷纷加入到义务修路的队伍中来。“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出工,直到天黑了才回家,自己的路自己修,大家都干得很开心很卖力。” 白米村大房子村民小组小组长赵飞文高兴地说。

在义务修路的队伍中,李君秀老人年龄最大,脾气最“犟”,几乎每天都能看见她义务修路的身影。村干部每次把她“赶”回家去,可到了半路她又掉头到其他路段上继续干活。村干部嘱咐她下次不准再来了,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又跟着孙媳妇儿抗着工具来了。“修桥铺路是给儿孙后代造福,你们凭什么不准我来。”李君秀一句话让在场的干部尽无言以对,更让其他村民心服口服。

“像李君秀这样70岁以上老人,工地上有7、8个,说好不要他们修路,但是我们拦都拦不住。”两河镇白米村党总支书记陈昌兵说,村民们修路的热情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政府出钱帮修路,这是白米村群众的福气,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也是大家应该做的事情。

“还是共产党好,给我们把路修好了,我们出门就方便了。如果能打成水泥路,以后我们穿着绣花鞋都能上街了。”李君秀老人时刻不忘共产党的恩情,期待着进村公路早日硬化,期待着裁缝坝187户群众的致富路早日完工。

云南日报记者 沈迅 通讯员 石啟勇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