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易地搬迁圆了百姓“安居梦”

 2016-11-25 08:48  来源:

昭通新闻网讯 (通讯员 陈东 邓琳) 时至初冬,气温骤降,寒意逼人。笔者来到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上下街易地搬迁安置点时,天空正飘着绵绵细雨,但工人们却丝毫没有要停下手中活计的意思。为了贫困群众能够搬进新家过春节,这里依然处处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

64岁的老党员松礼平一边查看自家房屋的装修进度,一边憧憬着与子女团聚的日子。“房子装修完嘛,就等着娃娃些回来过年了,现在房子宽了,全部回来都不会挤咯。”政府补贴加上自筹资金共30余万元,解决了松礼平一家9口人多年的住房问题,圆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安居梦”。

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等问题,镇雄县坚持以扶贫开发为统揽,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来抓,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全面实施易地搬迁,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

根据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至2018年,该县将实施易地搬迁6000户185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100户12305人。今年,全县共启动52个安置点建设项目,目前各安置点建设有序推进,计划年前所有住户可搬进新居。

在项目的选址和布局上,该县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定位,突出因地制宜、依山傍水、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乡村特色,精心选址,科学规划,确保各地村庄规划既有统一的风格风貌,又有各自的特点特色。同时,完善项目方案,认真测算民房、水电路、圈厕、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配套建设投资,并本着先改建民房后配套基础的原则,列出项目建设清单,制定时间表、排出路线图、明确责任人,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有效推进。

为保证住房建设质量,让搬迁农户住上“放心房”,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各搬迁点均成立了5至7人的联建委员会、3至5人的监督委员会。联建委员会由搬迁群众选举代表组成,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工作;监督委员会由乡镇、村、工程技术人员和群众代表组成,负责项目工程的监督,保证工程质量。所有安置点将全部配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活动广场、卫生室、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提升安置点的服务功能,提高搬迁群众生产生活质量。

“我们将依托突出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组建一个旅游公司,发展乡村旅游。农户可以用土地入股,增加收入。”在赤水河源头的赤水源镇螳螂村银厂坪易地搬迁点,该镇党委书记冯永均介绍,他们计划通过两年的打造,把银厂坪建设成为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精品美丽宜居村庄。“到时候,这块曾经的荒坡极可能变成‘聚宝盆’,群众脱贫不成问题。”对于搬迁群众的脱贫问题,冯永均信心满满。

坚持搬迁与致富同步谋划、“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是该县实施易地搬迁、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一大举措。具体工作中,坚持易地搬迁与发展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加强就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等办法,增强群众致富能力。同时,立足各地资源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精心指导,引导帮助每个搬迁户参与发展一至二项增收产业,促进搬迁群众生产面貌大改观。

针对贫困户缺乏产业发展启动资金的问题,为每个脱贫村配套产业资金50万元以上,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工作思路,采取“合作社+支部+贫困户”模式,把分摊到贫困户的扶持资金集中到合作社入股,让农民变“股民”,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难题。

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使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逐渐兴起,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一个个依山旁水、环境优美、风格各异的美丽宜居村庄呼之欲出。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