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辉:伤痕深处耀眼的人性光芒 ——读吕翼长篇小说《寒门》

 2019-06-11 09:22  来源:昭通创作


邹元辉      1970年12月生,中国作协会员, 2011年浙江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首批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库成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级研讨班学员。著有长篇历史小说《雄镇海战》《水师管带》《历程》和中篇小说集《回眸》。

因向来喜欢吕翼的文风,又曾听他讲过儿时读书的故事,所以收到其寄来的《寒门》新作后,自然有从文字中寻觅其身影的欲望。

长篇小说《寒门》以冯家4个孩子的成长为背景,在讲述各自虐心命运纠葛中,展示了一个时代边陲乡村的历史风貌和风俗人情,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图景。印象中,跨越年代长的小说,作者往往欲极尽宏观叙事之功力,力图通过苦难与挣扎的描绘,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因为有这样的烙印,最初我对《寒门》的期待值并不挺高,但在认真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过早妄断了。吕翼用多维度视角叙述了冯天香、冯维聪、冯春雨和冯天俊等人成长的隐蔽命运,并在时代变化的显性与隐性特征中,依据情节需要而扩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农村特点和校园特色,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寒门》先从描写碓房村的黄昏景致入笔,紧接着发出两个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疑问。文字奠定了全书的基调和气息,不但交待了时代的背景,渲染了气氛,更明示了作品的中心。欲明先暗、欲扬先抑的开局,不但增添我阅读的兴致,更看到了文学承担的责任意识与教育功用。历史证明,文学作品就该是探索真善美的过程,即便是沉重的作品,也要给人以力量。只有摒弃刻板教训或渲染主义的作品,才是能让人能接受的作品。

作为一家之主的冯敬谷,他和碓房村所有人一样,认为高考成功就是孩子摆脱贫穷、端上铁饭碗的唯一出路,就是任劳任怨、义无反顾支持孩子的最大动力,就是扬眉吐气、光宗耀祖的最好捷径。但理想不同于现实生活,相比读书而言,活命自然更显重要。于是当残破居所、悲苦家庭只能供3个孩子读书时,相信命的冯敬谷和冯嫂在保留赵四养女冯春雨继续读书后,安排冯天香、冯维聪和冯天俊3名亲生儿女抓阄决定孩子们读书的命运。

通过抓阄,维聪、天香和天俊各人性格已一显无遗。维聪紧张得手都发抖,可在看到自己抓到的米粒,欣喜之后却为弟妹其中一人不能读书而难过。这种性格与所能承的压力,为维聪日后高考出事起到了伏笔和渲染作用。当天香将纸条中的米粒悄悄扔了,欲偷换谷壳让弟弟天俊继续读书被阻止后,干脆连夜孤身一人逃往外地,把宝贵的读书机会留给天俊。这与日后其独自异地谋生与遇事果断泼辣的性格前呼后应。而天俊这种既不敢抓、又抱侥幸的心理,为其一生无作为、爱攀比的性格作了注解。

勿庸讳言,人性天生有自私利己的缺陷,所以我们往往会在危险面前退缩、利益面前私心、责任面前推脱。也正因为如此,抓阄虽痛苦、无奈,却因为细节的描写,不仅让人性光芒跃动闪耀,更令人心头暖意融融。吕翼在这里不但巧借油灯只能照亮簸箕大小范围,意寓这个家庭的苦衷。而且还通过每人肢体动作和语言的衬托,赋予了冯家6口人各自的形象内涵。而仗义、感恩、忠厚、忍耐、谦让、坚定等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之光,不但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定影响身边人。

无论写人还是写事,吕翼向来不会多加雕饰,更不故作惊人之笔。《寒门》首节,他再次用朴实、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以轻松鲜活的生活化叙事和极具悬念的布局,既成功设置了3个留下读书孩子的命运抗争故事,又埋下了天香出走后的巨大悬念,奠定了日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基础,更深化了显现人性光芒的小说主题。

因为高考是乡下孩子唯一的上升通道,所以整个碓房村村民乐意在这场“豪赌”中押上了一切。他们省吃俭用交孩子学费,他们勒紧裤腰修建比碓窝、稻谷更为重要的孔庙,他们向信用社贷款保障孩子学业……可事实逆天改命的可能毕竟是极少数的。所以不光赵得位、万勇“失败”了,就连住城市家境富裕的尚霏也当了读书的“逃兵”。

《寒门》中维聪在高考中败得最惨。与订婚未婚妻春雨相比,两人高考可谓是一顺一逆。春雨是撞上了幸福和成功,可维聪却遭遇了最惨痛的失败。不难发现,吕翼用小说结构诠释了高考生是特殊的秧苗,三年“生长”期必须在两天收割抢收。这种长时间煎熬下的一锤子买卖,需要的是考前心理疏导,帮助学生释放紧张情绪,以平和、乐观的心态迎接高考。但对农村的考生来说,能够如愿参考已是幸事。《寒门》的维聪由于没有心理疏导,手头又拮据,复高前不当的熬夜复习和赶考的长途步行,让他患上了感冒。加上当晚的糟糕住宿环境,使他在考试过程中被极度劳累、病情折磨和精神压力所压垮,突然沦为精神病人。本应他和春雨有着美好的未来,不得不成为孤独的被弃者。

春雨和维聪的境遇说明了这决不是历史运势使然,而是个人遭际使然。把国家和个人、宏大叙事与微小细节分别由明暗两条线来承载、运行、推进,让小说在清晰流畅的表达中,时相合,时相分,给予读者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但无论是冯家、赵家,还是尚家,小说中的孩子们没有被习俗、偏见、虚伪所构筑的“牢笼”’所围困,始终能够葆有善良天性,努力在各自人生轨迹中负重前行。吕翼成功把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及努力挣扎想改变生活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通晓文产、精通媒体的知名作家,吕翼始终以文化人的良知与社会责任,关注和思考社会热点,直面现实却不拘泥于现实,并用真挚的感情和细腻的笔触,巧用肖像勾勒、心理摹绘、人物对话、细节点睛、伏笔待续等手法,从容真实地反映高考是怎样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让传统的成长小说写出了新意,既没有矫揉造作之感,且蕴含深意不压抑,尽显文学作品的认知与教育功能。

整部小说中,吕翼还善于用特定的视角设计了各种次要人物的碰撞,运用过去与现在交杂叙述,使时代背景和人物场所不时叠映,不但完善了小说的结构,更让这些人物在交织的关系跌宕起伏中,情节悬念丛生、跌宕多姿,极具喜剧性。如下乡劳动后成教育厅长的徐雅君和乡村民办教师赵成贵,虽两人占据的篇幅不多,可他们的出现和安排,既串起了所有人的命运,又成功驾驭了小说的走向,使线索更加的井然,人物形象更加的清晰,让人在阅读后有豁然开朗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即便非云南人,也会通过阅读获得认知、共鸣和情感。

《寒门》在显现吕翼相当深刻的思想力和叙事力中,刻画了各种底层人物在深陷各种痛苦和绝境中,怎样面对善与恶、美与丑的辨别与抉择,成功对复杂的人性进行深度解读,充分显示了吕翼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和艺术上的独创性。如稍有小成就的赵得位,不计回报地帮衬精神出问题的维聪,在万智礼最为艰难时,不计前嫌伸手相援;如因各种原因逃离家乡的天香、万勇、尚霏,他们在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中,即使行为身不由己,但内心依然坚守着那份执著的善良;如天俊到深圳打工时,仍把视为命和魂的孔子像带在身边,并在已成为人父后,参加其人生第十五次参加高考。不难发现,这些年轻人没有因为身处社会底层、屡遭生活碾压而感到绝望。相反,因早早尝尽苦辣,即使身处逆境、险境,也能在磨难与挫折中抗争,信念未改,并顽强滋长人性美。不难发现,小说始终尽最大努力去挖掘人性的复杂、善变和多元特质,然后筛检提炼出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从而使作品不仅有着“有趣性”,且突显“审美性”,更重视“教育性”。

小说也上演了人物在极端环境下无奈的人性选择,但一旦环境得以改善,就会释放善念或自我救赎。《寒门》中的春雨成长遭遇是一场善美本性与邪恶欲念不断较量的过程。这个较量中,有时会因为某个原因,而让邪恶欲念占了上风,但一旦获得自由后,内心必将又回复到善良本位。《寒门》结尾极富有充沛情感和共情力表达,在逃匿家庭若干年后,春雨先通过外籍爱人前来祭扫养父墓地,馈赠冯敬谷厚资,并投资家乡建设。一年后终于返乡认亲,将潜藏于心的人性美焕发出来。小说结尾吕翼用碓房村多彩天色与一垛垛谷堆呼应开局,既象征了从昨天走向明天,也象征了未来与历史的握手。

云南虽然光照充足四季如春,但道险路艰交通不便,这种天造地设的气候、地理和人文环境,即使当地人有恬淡寡欲、安于现状的性情,也有刚毅坚韧、勇猛精进的精神,所发生的故事成为本土作家挖不尽的“文学矿藏”。从《灵魂游荡村庄》《割不断的苦藤》《土脉》,到《村庄的喊叫》《是否爱》《比天空更远》,再到目前的《寒门》,吕翼这些作品取材平常而立意深远,描写朴实而饱含诗意,因而呈现出平易而隽永、朴素而丰富、细腻而明快的风格特色。而他在面对现实生活各种问题和疑惑时,没有简单探寻苦难的根源,而是着重刻画人物深陷各种痛苦和绝境中,如何面对生与死、善与恶、美与丑的辨别与抉择,对复杂的人性进行深度解读,让读者懂得在黑暗与绝望中追逐希望的意义。不难发现,吕翼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格局,是个志向大、目光远、有拼劲、有“野心”的人。当然,回顾文学史,所有成功文学作品向来就不是探寻苦难的根源,而是面对苦难时的态度。这就决定了吕翼能够成功。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边陲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和经营模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谋生手段呈现多样化。但高考对于整个人生来说,依然是一孔必须挤过的独木桥,年轻人就业的道路,更为艰难。《寒门》给我们如何用中国精神和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有着启迪作用,还给我们当下作家群体如何肩负起重大使命给予一定的启示。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是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下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是昭通党委、政府联系昭通和外界作家、艺术家的桥梁和纽带,是宣传和展示昭通文学艺术的平台和窗口。创作中心位于昭阳区城南凤凰山麓,占地11亩,院内花木扶疏,鸟语花香,环境清幽,建有昭通文学陈列室、昭通书画展室、《水墨暖乌蒙》中国著名作家和诗人书画展室、创作室36套及其他配套措施,主要职能是培训的基地、创作的中心、交流的窗口、展示的平台。开办官方《昭通创作》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刊登昭通和昭通籍文艺家优秀文艺作品,或其他文艺家关于昭通题材的优秀作品。本平台所发文章不代表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的观点,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微信号:ztcz6699   QQ群:367953025   投稿邮箱:ztwycz@126.com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文学 阅读昭通 群山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