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体要与云南的“交通”与“烟草”

 2017-09-22 11:01  来源:

陇承弼

陇体要(1904—1989 ),彝族,云南省彝良县梭嘎村人,复旦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历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高级秘书、宝山县长、无锡县(市)长,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书记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滇缅铁路督办公署副督办,云南省公路局长,壁石铁路(滇越铁路)公司副督办(中法合资中方代表),云南省政府委员、建设厅长等职,是云南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陇体要先生仕途生涯二十余年,适逢国家多事之秋,军阀混战、八年抗战、三年内战,国家根本谈不上什么地方建设。但在战乱之中,尤其是在云南从政期间,尽管环境条件十分艰难,陇体要先生在改善民生、支援抗日前线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有人这样评价先生:“在战乱中,政治界尚有一位忠诚清廉的典范”。

支援抗日,主持抢修滇缅铁路

抗战爆发,沿海港口陆续沦陷,国际援华抗日物资通道断绝,只有抢修云南的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来打通国际通道,才能接收国际援华物资。筑路工程开始,组建“滇缅铁路工程督办公署”,全面负责筑路的一切事务。交通部长曾养甫任督办,陇体要先生任常务副督办。这是一项直接服务于抗战的运输大动脉工程,关系到民族存亡的铁路。既是抗日战争急需又能改善云南交通惠及地方的一件大好事,竣工之后云南就有了两条铁路。

陇体要欣然领命,辞去那“崇高而清闲的”省党部书记长职务,投身到督办公署的工作当中。督办曾养甫是交通部长,要主持全国的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工作。交通部在陪都重庆,部长当督办,只能在宏观层面上做些统酬和协调工作,只是挂个名。实际上,修路的一切具体工作,全部落给陇体要先生承担。

陇体要先生就职后,全身心投入到督办工作中。组织调集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日夜兼程勘测设计,选方案定线路、定工程设计规划,协助云南省政府征集修路民工进场。为方便就近指挥,督办公署决定不设在条件优越的昆明,设在弥勒。战时的弥勒,还是一个农村小城镇,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完全有条件坐镇省城指挥的省级高官陇体要,为了抗战的生命线早日开通,长期坐镇弥勒,在极短时间内以超常规的速度,完成了设计勘测定线及工程方案,征集了十八万民工投入工程工地。

滇缅铁路的修筑时间是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资金短缺粮食物资奇缺。道路交通不畅,或为日机轰炸中断或给抢运前线的弹药物资让路。要保障工程材料、民工生活资料及时到位,困难之大不可估量。陇体要先生在那种困难条件下,每日亲临工地检查督促抚励民工,铁路工程以超常的速度顺利进行。

在铁路督办公署期间,陇体要先生不但工作出色,特别是廉洁自律:“庞大的督办公暑,在财务方面一丝不苟是出了名的”(文献资料《回滇从政十一年琐记》)。曾养甫先生对他的出色工作表现,特别是清政廉洁十分敬重,以此两人成了好朋友,一直到晚年。

一条铁路按常规的速度,仅勘测定线一项,恐怕也要一年多时间。而陇体要先生主持的这条滇缅铁路,从勘测线路开始,仅两年左右时间,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近二分之一铺轨通车。滇缅公路十个月修通,举世震惊,后世无不赞叹;滇缅铁路两年时间基本完成主体工程,部分铺轨通车,全线竣工在望,世人却知之甚少。众所周知,铁路相比公路而言,工程需要时间很多,至少滇缅铁路的成绩不会逊色于公路。知之甚少的原因,恐怕是滇缅公路完了工发挥了效益,滇缅铁路没有竣工没有发挥效益,世人就知之甚少了。

滇缅铁路没有竣工半道而弃。其原因有二:1. 抗战进入最艰难阶段,国家根本拿不出钱来投入;2. 国际局势变化,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入侵南亚、东南亚,缅甸、越南、泰国等国家已经被日军侵占,连修通了的滇缅公路也无法使用,只得另行开辟驼峰航线空运国际援华物资,当然未竣工的铁路要停下来,就连靠近缅甸一方已经完成的隧道桥基等道路设施,也故意拆除销毁,防日军入侵利用。“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滇缅铁路令人扼腕叹息。

铁路虽然没有竣工发挥效益,但是筑路的工程人员、征集来的民工以及主持者,他们一片爱国的赤诚之心,付出的辛勤劳动,都不应该忘记。他们曾经为抗战为云南建设,付出代价。

滇缅铁路停工,“由路及路”陇体要先生又转任云南省公路局长。前面说过,这时正是抗战处于最艰难的时期,莫说地方建设,就是战略道路也无力投入。陇体要先生说:“公路局和省党部书记长,是我最没有表现的机构。”由此可以看出,陇体要先生并不想做个不干实事的政客党棍,也不甘无所作为做一个不作为的昏官。先生在公路局长任上,还是对抗战、对云南人民作了不少贡献。有许多事不是公路局长的本分,但他或主动请缨或临时奉命,滇越铁路改造升级就是主动请缨的。

铁路停工,许多工程技术人员还没来得及撤离滞留云南。陇体要先生建议财政厅长陆子安,利用这批技术力量,提升改造民营个碧石铁路(滇越铁路支线,个旧、碧色寨、石屏),增加运输力量。陆子安接受了建议,委托陇体要协助主持提升改造工程。经龙云主席同意,陇体要先生实际主持了这项工程。又是一番辛苦,工程竣工。改造后的个碧石铁路,运输能力大大提升,解决了个旧锡的运输出口问题,增加了外汇收入,直接支援抗战惠及云南民生。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陈纳德的飞虎队进驻云南。出于战略需要,在云南要增加军用飞机场,昆明近区的羊街就是一个。飞机场不是公路局的本分,羊街机场的任务却落在他身上,陇体要先生同样欣然领命,按时完工交付使用,盟军飞机给予敌人沉重打击。应该说,这也是陇体要先生对国家对抗战的一分贡献。

打开云南两烟产业的门,为云南两烟铺设了路

云南有“烟草王国”的美称,两烟至今还是云南的支柱产业、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而云南两烟产业就是陇体要在建设厅长任上开启的。

云南过去没有烟草种植,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早在上世纪初就在昆明建厂生产香烟,但原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到了二三十年代,农学科学家蔡希陶等从国外引进美国的“大金元”品种烟籽,试验成功,证明云南可以种植烤烟,品质上乘。因为是美国引进的种,所以截止1949年之前,都把烤烟叫“美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后洗去崇洋媚外的西方资本主义色彩,像“洋火”改叫“火柴”一样,“美烟”才改叫“烤烟”。

科学家虽然试种成功,烟草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没有为社会所认识政府所关心,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里,没有形成产业发挥它的效益。1945年,陇体要任建设厅长之后,选中了烤烟这个项目,大力推广烤烟种植,采取切实有效又有力的措施,才打开了烟草产业的门,烟草进入产业。

陇体要的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充分运用建设厅的政府职能,在云南全省适宜烟草种植的地区,委派专员组织推广宣传种烟。帮助解决种植烘烤技术、籽种来源和销售渠道。在昭通地区,陇君辅就是建设厅委派的扩大烟草种植专员。

烟草虽然是一项经济价值很高的产业,但是没有被社会认识。商人不知道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农民不知道可以增加收入,更不知道籽种从哪里买哪里找,怎么种怎么把它弄干烘烤……总之,一切都是空白。通过建设厅的行政职能,在全省委派专员大力宣传,让社会认识烤烟的经济价值,愿意种烟。专员及其人员也负责发放烤烟的种植烘烤技术资料,指导学习有关的生产技术,也可以招收介绍志愿学习技术的知识青年,到建设厅开办的“烟草训练班”学习烟草的种植烘烤技术。专员还有责任给种植户介绍产品的销售渠道,种出来烤烟卖到哪里,什么人收购烤烟。种植户还可以直接向专员和下属人员购买烟种或由他们介绍买。

通过委派专员组织宣传人员,解决广大社会人士的认识,同时也帮助解决了种植者的生产及销售渠道,给烤烟生产打下了基础。

2. 建设厅开办“烟草训练班”,面向全省免费招收学员,系统学习烟草的育苗、种植、管理、烘烤、分级扎把、打包等技术。解决了烤烟的生产技术,能够生产出优质的烤烟来。

3. 解决烤烟种植的籽种。建设厅从美国购进相当数量的“大金元”烟种,以成本价供应给烤烟种植户,解决烤烟子种的困难。种植户买到的烟种,价格低廉,品种纯正质量保证,能种出高质量的烟叶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扩大了烤烟生产面积,产出了相当数量的烤烟,质量上乘。云南卷烟厂这些大型厂家,得到了价格低廉质量上等的优质本地原料,大重九、红大运、白大运等优质品牌香烟投入市场,供不应求,生产扩大利润猛涨。云烟质量高,上海这些省外烟厂纷纷来云南购原料,烟草王国的桂冠加冕到云南头上。1946、1947年,两烟像是吹起一阵大风。许多商家,都来投资种烤烟、经营收购烤烟,许多农田都种了美烟。有的还办起了卷烟厂,或手工或机器生产香烟。昭通西街的“民众实业公司”也安装起机器,用昭通本地烤烟生产起“光明牌”香烟。

云南两烟产业初见端倪,形成支柱产业,经历了两个阶段:科学家蔡希陶的科技成果,证明云南可以种烟,适宜种烤烟;陇体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大力扩大烤烟种植推动两烟产业,证明两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云南可以发展两烟产业,为云南两烟产业打开了门。当然,两烟产业的真正发展壮大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当年没有形成多大规模获得经济效益。

改善民生,扩建松花坝水库

陇体要先生任建设厅长那个时期,云南省政府连个财政预算都没法拿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不甘“静养”的陇体要,还是千方百计自找门路,在水利方面为人民做点事情,把昆明市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松花坝水库扩容整修。

抗战时期,军政人员、工农商学各界百姓内迁,昆明城市人口猛增,城市供水需求也迅速增加,解决水源满足城市需求,已经刻不容缓。松花坝水库,改扩建之前只是一个规模小蓄水量不多的水库,而且多年失修设施陈旧。经过勘测计算,松花坝改扩建后增加的容量,可以满足昆明城市供水,还有盈余解决马龙等地相当面积的农田灌溉。经过一再的请示说明,卢汉同意该工程施工,也不得不有一点表示,同意向民政厅支借一点款项。当时陇体要先生连什么款也没弄清楚,“管你什么款,拿来就行”。然而,在民政厅支借的款项杯水车薪,连前期工程费用都不够,只好另辟蹊径,陇体要先生利用陈果夫的关系向农民银行贷了一笔数额可观的款,精打细算总算把资金问题解决。

经过一年的多方努力,陇体要先生多次亲临工地检查督促,当场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松花坝水库的改扩建终于竣工,完全达到预期的设计标准。至今,松花坝水库还在发挥它的效益,成为昆明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之一。

云南运输史上两个零的突破

除改扩松花坝水库外,陇体要先生还建组建云南汽车运输公司。开通昆明公共交通,实现云南运输史上两个零的突破。

云南的交通运输,历来是马帮脚夫畜力人力。法国人修了一条滇越铁路,算是有了火车的机车运输。抗战前后虽然也修了一些公路,汽运主要是军车和官方车辆,运送军用物资和官方物品。截止抗战胜利,云南还没有一家服务于商用民用的汽车运输机构,运输主要还是靠落后的人力畜力,严重制约着云南经济建设。云南运输史上两个零的突破,在于商业和民间运输流通有了服务机构。

抗战在云南留下了一批运输汽车,大约有二三百辆。陇体要和有关方面协商,把这些车辆搜集起来加以维修翻新作为股本金,争取一些商家入股,成立专业的“云南汽车运输公司”,承运民间商家及其他社会各界的物资流通。汽车运输公司成为了云南省首家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汽车运输机构,实现了运输事业上一个零的突破。

城市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一项标志,又是交通事业和城市人民福利的一项重要事业。抗战前,云南省没有城市公共交通,昆明市民出行都是靠自己的两条腿,或者是人力“黄包车”畜力马车。除了黄包车,还有老古董轿子。轿子有“轿行”,老爷子老太太生病要去看医生,就去轿行里喊乘轿子。轿子就像的士,轿行就是出租车公司。

大约在1947年,陇体要先生在云南汽车运输公司的基础上,又开通了昆明市的公共交通。他把汽车运输公司提留的一部分发展资金和官方应得利润提出来,并整和了一些其他资本,成立昆明市公共汽车公司,开通了云南省第一家公共交通。从此,云南结束了没有城市公共交通的历史,向现代城市文明跨进了一大步,昆明市民出行极大方便享受了一分城市福利。

陇体要先生一生勤政廉洁克己奉公,服务桑梓奉献国家,作出不少贡献。当他要离开内地向卢汉辞行的时候,卢汉也说:“你又没有多少钱,到哪里去?”他晚年寓居香港,也是两袖清风平淡度日,二十余年闭门谢客,与家乡甚少接触。晚年,家乡建设日新月异喜讯频传,省上领导又多次探访并邀请回乡访友探亲。他欣慰之余,决定回乡一睹家乡变化。正准备起程之际,突然重病不起,直至去世未能如愿成行,终成遗憾。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