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园里的幸福生活—— 荞山镇石院安置点见闻

 2020-08-08 11:27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从彝良县荞山集镇往南行走1.5公里左右,就会看到“饮水不忘挖井人,搬迁不忘共产党”的红色标语格外显眼,黄白相间的墙壁、黑色的琉璃瓦将整个安置房装扮得十分漂亮、大气,这里就是荞山镇石院安置点。搬迁来的237户居民在幸福的家园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两年前,为了扩大集镇规模,增加集镇人气,荞山镇党委、政府决定争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安乐场村石院村民小组兴建一个“袖珍”型的安置点,在前期统计与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规划建设一个可容纳近300户的安置点,报彝良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规划与审批后,顺利开工建设,并于2019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8月3日,记者走进石院安置点,只见安置点小区内干净、清洁,绿树花草点缀其间,小广场上有几个小朋友正开心地玩耍着,一幅温馨和谐画面。

46岁的姜福兵,住在4幢1单元6楼,走进他家4人户100平方米的安置房内,崭新的沙发及其他家具显得特别干净与整洁。他家原来居住在安乐场村燕子村民小组,由于要供养两个儿子读书,一直没有修建新房。尽管夫妻两人勤劳持家,在种植农作物的基础上,每年养两头肥猪,最多的时候养了5头牛,如有空闲,两人还经常外出做些零工,但一家人生活过得并不富裕。

2019年底,姜福兵一家同其他群众一道搬迁到安置点,开启了他们的新生活。社区考虑到他们的家庭情况,让他当4、5两幢楼的楼幢长,参与环境卫生清扫与管理,每个月有1200元的工资,妻子在老家可以继续发展养殖。现在,两个儿子即将职高毕业,老大想继续到昆明进修电脑专业;老二也在职高上二年级,学汽修专业,很快将有一技之长。“搬来后,外出务工也方便多了,可以帮人打烤烟,也可以到建筑工地去打零工,随着儿子的成长,相信下步一家人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姜福兵说道。

在1幢3单元202室,记者采访了今年81岁的老人李仕友,说起搬迁,他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他说,以前居住在猴街村邓湾村民小组,由于居住的条件差,自己跟儿子一起生活,儿媳受不了环境的艰苦,抛下两个孙子离家出走,剩下两个老人带着孙子在家务农,儿子外出务工补贴家用,生活极其困难。现在搬进了5人户125平方米的楼房,一家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儿子也找到了新的伴侣,两人把家中的土地全部种上了魔芋,加上政府给了两个名额的低保,一家人的生活也基本有了保障。

据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华智介绍,刚搬迁时,由于村民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卫生意识很差,社区采取每天早上6时30分就开始组织打扫卫生,然后进行每户巡查、检查,通过一段时间的整顿,群众的卫生意识、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大家爱卫生、爱家园的意识更强了。

吃完晚饭,群众在安置点明亮的灯光下,在洁净的广场上欢快地跳起了广场舞,灯光下群众脸上的笑容昭示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石院社区委员会旁墙壁上“搬迁一代人、幸福几辈人”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毛利涛)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彝良 安置点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