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亲人·往事

 2019-05-17 09:57  来源:昭通新闻网

 爸爸不是个话多的人,关于他的往事,我们知道的不多。但从我能记事,我们这个家庭祖父辈的直系血亲我只见过外婆一个人。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和外婆去她家,一路上我叽叽喳喳问了很多问题,其中我问过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没有外公呢?”外婆说了很多话,我只记得一个很陌生的词语,叫“抽壮丁”。

这个词我在妈妈口中再次听见过,是在妈妈回答我关于我为什么没有爷爷这个问题的语流中出现的。

从我零零碎碎获得的信息中,我大致了解了爸爸的成长轨迹。1939年,爷爷作为家族间的长子,被国民党的部队抽丁当兵去了,从此音信杳无、生死未卜。爷爷当兵后没多久,爸爸出世。孤儿寡母,又没有得到大家族的照应,奶奶带着爸爸生活得特别艰难。

在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奶奶选择了青灯古卷的修行生活。把每年凭一己之力拼命从土地里刨来的粮食留一部分养大些家畜、家禽留给爸爸吃,自己就坚持素食的生活规律。

在奶奶的呵护下,爸爸茁壮成长起来,而且读出书当上了人民教师。而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普通人尚且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更何况是长期素食的奶奶,在家里没有男劳力的情况下,奶奶参加了当时大队摊派修建公路的重体力劳动。终于,咬着牙关坚持了多年的奶奶被生活压垮了,当爸爸用脚板丈量完从教书的遥远山村到家的距离时,奶奶很快就在他怀里咽了气。

我总是很怜悯爸爸的身世,但在那样的年月,爸爸的遭遇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映射一个时代的苦难。

我们这一辈人的命运跟爸爸幼年的遭遇相比,已经好太多了。时代在进步,我出生的前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幼年的生活虽说因为姐妹多比较拮据,但总归是没有饿过肚子。而且姐妹四个都接受了系统完整的教育,通过父母的培养、自己的努力,如今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其实,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与故乡渐行渐远的过程。我记忆中的故乡只一条独街。吃水靠集资在半山上修建工程把水蓄起来分时段供给,每家每天挑满水缸满足一切生活所需,有时候水缸没挑满,管水的老大爷已经从街上出发到蓄水池去关水了,看着老大爷的身影离蓄水池越来越近,没挑到水的人难免焦灼不安,为了抢水大打出手的情况也是有的。那时候家里粮、油凭购粮证购买,商品在供销社购买,物资不算太多。

渐渐地,小镇上越来越热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铺,粮、油市场也放开了,因为商贸的发展,家乡又修建了几条街道。随着家乡柑橘、花椒、砂仁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家乡的群众越来越富裕,小镇也规划了新区,有了农贸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后来因为大型电站的修建,国家修建了大型移民安置新区,比集镇面积还大,家乡的群众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在我记忆中,幼时家乡的交通条件很差。家乡山高谷深,一出集镇就是接连几十个急转弯,把人转得晕头转向。而且那时候路面很窄、路况很差,被车轮碾压出了两条深深的车辙,客车就沿着两条车辙前行,遇上对头车要好一阵折腾才能错开。每学期出来读书,坐一次车怕一次,每次都要晕车。我参加工作以后回家过几次,情况也没有好转。

近些年,昭通实施了很多重点工程项目,加上国家针对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作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昭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心和帮助,惠及到家乡,发展变化也很大。

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回去祭拜那些逝去多年的亲人们,看到家乡这几年发展得太快了。

最大的感受就是路变好了,从上高桥收费站下了高速,沿着昭永二级公路一直走,3个小时就到了我的家乡,全程路面平坦、弯道较少。其次的感受是家乡产业强了,下高速路不久,就看见在茂林镇境内连续出现了几个占地广阔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有种花椒的、养牛的、种马铃薯的,就连以前除了草什么也不长的山丘上,也种满了天麻。一项项产业让家乡广袤的土地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家乡群众的住房变漂亮了,茂林镇、莲峰镇都是高寒冷凉之地,以前从这些地方路过,看到的多是茅草房、瓦房,现在每家每户都建好了楼房,有时候看到成片的集中安置点,不但房屋建得漂亮,绿化也搞得很好。

进入老家的乡镇,感受更为强烈,家乡本就是富庶之地,经过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变得更漂亮了。因为属于溪洛渡电站库区,原来桀骜不驯的金沙江温驯、丰腴地和家乡的大山相依相偎,衬托得临江而居的家乡集镇更加端庄大方。家乡的所有村庄、村民小组、每一户农户家,都通了路。有了路,拉建材方便了,家家户户建起了高耸的新楼,小汽车也开上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家家房前屋后经济林果连片,与往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有了路,两旁的房屋新建很快,老街的几条街、新街的几条街和新建的朝阳移民安置区,已然连成一片,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来到入住的酒店,装修豪华、设施齐备,作为乡镇一级,像这样档次的酒店还真是不多,真的感觉家乡带给我们的感受完完全全是“惊艳”。

站在酒店楼上,看到我们老房所在的老街,却是一切照旧,破旧的老街、颓败的房舍,跟新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老街坊,酒店主人告诉我们,政府已经规划要把原来的阶梯状街面建成坡面街道,让家家户户能通车、能拉建材,只要通车,老街的房屋也很快会修建一新。

吃了午饭,我们下到江边去玩,看到朝阳移民安置区街道纵横宽阔、医院学校齐备、一个个小广场健身器材五花八门。走进亲戚的家中,看到亲戚靠着开渡船过上了跟以往截然不同却更加幸福的生活。最羡慕的是他们的生活环境,住在小渔村里,临江赏着美景、喝着茶,真是神仙日子。

家乡高速路建设如火如荼,据说明年就能通高速公路,从昭通市区到家乡车程仅1小时。我想,以后我们和家乡的距离就更近了。

给奶奶上坟的时候,我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来小的时候,我曾经问过爸爸一个问题:“爸爸,这么多年了,你为什么不去找找爷爷呢?或许他还活在这个世界的某一处呢?”爸爸很坚决地说:“不找,我最需要父亲的时候,都没有父亲管我,现在我不需要了。还有,如果他还活着,如果他要回家,他自然会回来,那我为什么还要找他呢?”

说实话,对爸爸给我的回答,我一直没有想通,现在也是。但是,我能感受到爸爸对那些苦难岁月的恨,这可能源于奶奶的早逝。我想,每一个小家庭承受的苦难,都是源于时代的大背景,每一个小家庭的幸福和安宁,也是缘于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做的是,放下过往的伤痛,过好今后的每一天。

来源:作者 刘静涛(昭通日报社主任编辑))丨昭通日报3版编辑 陈允琪丨配图来源于网络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文学 70周年 见证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