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改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017-09-18 10:09  来源:

冯维孟

课改模式下,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调控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和参与,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我会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从先从新课导入入手。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指“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即导入阶段。在课堂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孩子的求知欲望,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强调了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索性;介绍阶段的情景设计。 因此,导入阶段教师不仅要注意它的趣味性、科学性,不要情景牵强,追求形式。例如,教学都德《最后一课》。,可从普法战争导入,勾勒出故事发生的背景,先渲染氛围等。教师应从教材出发,立足于学生本身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发掘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逐层引向深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选择性地设计好导入这一环节。导入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承前启后,复习旧知;或是设疑置问,勾起悬念;或是课文相关故事、人物趣闻导入…等,不拘一格。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把握好课堂的主题支撑点。

支撑点,也可以说是课堂“支点”。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有一个选择“支点”的问题,即是整节课的支撑点的问题。支撑点的选择因教学内容、教学单元主题的不同而异,但它们一般指的是课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关键,教学中选择好那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支点,就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个教师都明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应该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本课知识内容掌握、了解到什么程度,教师本人如果模糊不清,必然导致教学的随意性。

由此可见,教师自己必须做到避免教学目标模糊、教学随意。语文教材的编排对这一支点都有明显的体现,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都是围绕这一单元的主题支点而展开的,然后教师必须围绕这一支点,逐一把问题解决,设计好每节课的支撑点,并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调控好课堂“高潮”是课堂有效性的重点。

成功的课堂必定有高潮。一堂课处处是高潮,难免有无视教学规律之嫌,是教学失控,没有高潮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无论从教学规律角度,还是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看,两种现象都是不好的,要控制好课堂高潮,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程序要动静结合、变化有致。教学时或指导学生高声朗读,或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或诱导学生质疑讨论等,在这种布局和谐,节奏明快的动静交替过程中,学生情绪时起彼伏,始终保持着思维活动的持续性和情绪的兴奋点。

2、教学内容要疏密相间,节奏要缓急交错。课堂要遵循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规律,把教材内容和学生最近发展区结合起来,以曲线式节奏推进教学,教学重点要反复强调,深入剖析;教学难点,节奏要缓,速度要慢,不厌其烦;非重点则点到即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另一个关键是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这要求语文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这就等于增加了有限的时间,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同时要正确、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密度。通过优化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了,活动密度增强了,课堂节奏加快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巧用课件,提高效率。课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节奏,可以使抽象的内容更为具体,或者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有吸引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辅助手段之一。有些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而忽略对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和思考。要知道,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板书。有些老师的板书设计很有特色、板书很漂亮,本身就给学生赏心悦目之感。

4、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师是艺术家,是用语言来演绎知识、能力的艺术家。一堂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师的教学言语首先要言简意赅、准确到位;其次,要富有感染力,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不必追求语言知识的过难、过深、过全,反而应该以简单、短小、易懂、有效的口语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环境,然后由浅入深,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需要给课堂“留余地”。

在语文课堂适当“留余地”给学生一些自由的语文空间,有助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各个环节都应适当的“留余地”,让学生有自我体验的过程和感受语文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参与课堂,体验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避免单纯、机械的语言教学模式,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课程还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唯有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余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课改模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反思,把学生如何学放在首要位置,考虑学生学的感受,然后才考虑教的感受。今天的语文课,不仅是学生丰富语言知识的主渠道,也是拓展视野的主阵地。只有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过程。成功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所获得;成功的课堂是让学生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欢乐。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