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 “背篼军”的扮靓城市梦

 2015-06-11 18:41  来源:

本网讯 通讯员 陈际群 在大关县城,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时常行色匆匆,肩头背着竹篾背篼,三三两两穿梭在大街小巷寻找活计。他们已成为大关这座山城一道独特的风景,被大关人亲切地称为“背篼军”。

大关县城依山而建,出行要、基本上是石板阶梯、巷子小道。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市民以“背”为主要运输方式,而搬东西就靠这些来自农村的“背篼军”。罗成元夫妇就是在这支队伍里。

罗成元家住寿山镇元坪村田坝村民小组。十年前,他和妻子商量出门打工挣钱。由于他们没有上过学,也没有学过技术,在外面找称心的工作不容易,思来想去,就来到大关县城。在大关街上,他们看到了背货的农民工每天都能赚些钱,罗成元和妻子思索着去背背试试看,于是找亲朋好友借钱租了房子,把两个孩子也送到了城里学校上学。初来县城的罗成元做事情不仅认真踏实,还认真地对待每一天的工作,生怕有什么闪失。夫妻俩每天早出晚归,习惯了每天半夜三更就起床干活,瞌睡也变得很少了,有时候想多睡会儿也不行,只要有人打电话给他们,就会立即翻身起床,洗脸就走。他说:“人要讲信用,说话要算数。”

城里的消费比农村高,每月除了房租费,还要缴纳水费、电费。为了省钱,罗成元家都不用电磁炉、煤气炉,做饭烧蜂窝煤。他说,不管自己多苦、多累,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在城里接受先进的教育,就是背背篼挣钱也要让她们读。罗成元的女儿今年读六年级了,懂事乖巧的她很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每天中午回来,爸爸妈妈不在家,她就煮饭照顾好弟弟,晚上也会早早把饭煮好,把菜洗好,等着爸爸妈妈回来,她对笔者讲:我爸爸妈妈对我很好,我也很幸福,如果我长大了有钱了,我就会给妈妈买件衣服。

长年累月的劳累,49岁的罗成元看起来又黑又瘦,他告诉笔者,他天天劳动身体好得很,感冒都很难得,从来不打针输液,这种苦他已经习惯了。采访当天,罗成元也是很晚才到家,而妻子早已把饭做好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罗成元说:一家人在一起,吃得饱就行了,哪怕苦点累点也不算什么,哪怕是吃一把酸菜,一家人在一起就觉得好。

罗成元非常心疼妻子,挣到钱的时候,就会给他妻子添件新衣,只要他找到恰当的活时,都会叫上妻子跟自己在一起背,自己先拿重的货,尽量让妻子背轻的。罗成元夫妻除了每天背货以外,还找了另外一份打扫南门街农贸市场的工作。每天下午,夫妻俩总是很认真仔细地打扫着每一个角落,这份活儿,夫妻俩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多工资,也算是为补贴家用增加了一份收入。

范大姐在菜场卖水果六年了,她告诉笔者:“我的水果摊上的水果全是老罗给背的,有时候我不在场,只要打个电话给他,哪怕是半夜三更,老罗也会来把货放得整整齐齐的,我从不需要到现场监督,货交给老罗背,放心得很!”毛大姐和张大姐在菜市场卖水果、卖菜七八年了,她俩看到拍摄罗成元夫妻背货,急忙过来说:这家人对人实在是太好了,从来都不讨价还价,还处处为我们着想,是非常能吃苦耐劳的人。

像罗成元这样在大关县城当“背篼军”的有150余人,他们一年四季穿梭在大街小巷,无论哪里的脏活、累活、苦活,都是由他们承担;他们背井离乡工作、生活、拼搏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常常在街头焦急的等待几个小时却没有活做,他们有时一天可背100多元钱,有时只能背着50来元,甚至只背着十几元、几元,他们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大关“背篼军”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踏实、质朴、热情、勤劳。正是这些平凡的“背篼军”,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精彩,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冷落他们,城市也没有理由拒绝他们,我们要善待他们,与他们和睦相处,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