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小蔬菜做成大产业 ——一块地一年种三季 年亩产值逾三万元

 2015-05-12 14:56  来源:

◆记者 毛利涛 通讯员 罗定东 任文芳 罗 琴

4月22日凌晨3点左右,大关县农贸市场内就已经人头攒动,从昭通、昆明等地赶来的客商把大关县天星镇祥云村菜农朱义明等村民拉来卖的近2吨黄瓜、南瓜等冬早返季节蔬菜抢购一空,菜农们拿着蔬菜销售款满含笑意的消失在夜色中。

藤蔓青青、瓜果飘香,四月的春季已经充满了无限生机。4月22日早晨,记者在大关县天星镇祥云村的冬早返季节蔬菜基地,看到满园的瓜秧苗上,开满了鲜花、挂满了瓜果,孕育着蓬勃的生机,也召示着辛劳的瓜农们艰辛付出即将得到丰硕的回报。

大关县发展冬早返季节蔬菜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尤其天星镇的寸金黄瓜已经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黄金果”,多年来就已经畅销省内外,昭通、四川、贵州等地客商每到这个季节都会到该地来收购,由于量不大,时常呈现出供不应求、购销两旺的喜人局面。

在天星镇祥云村海马三组大棚蔬菜基地里,瓜农张朝富正在忙着采摘黄瓜,他一边摘一边告诉记者:“今天我采摘了100多(市)斤黄瓜、100多(市)斤南瓜,送到集镇去卖,每(市)斤都卖到5元左右,一天下来就卖了1000多元。”其高兴劲儿已经写在了满脸的笑容上。

朱义明,也是当地的一名菜农,他共建了20个大棚,面积3亩左右,小青瓜(南瓜)种了三个大棚、寸金黄瓜种了10个大棚、大南瓜种了3个大棚、西葫芦南瓜种了4个大棚,仅冬早蔬菜一季就能卖五六万元。朱义明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方便村民销售蔬菜,自己购买了一辆农用车,在方便自己销售蔬菜的同时,也给村民们提供便利。冬早蔬菜上市的时节,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每天下午我们便将黄瓜、南瓜采摘好,按品质分类包装,基本上每天凌晨2点左右就赶往大关、昭通的农贸市场,三点左右便被货商们抢完了!”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现在我们按照公司指导的一年三成熟的办法进行种植,这季南瓜(黄瓜)收完后,我们又种苞谷、豇豆、丝瓜、苦瓜,接着又种花菜、四季豆、白菜、大蒜,一年下来一亩地的产值至少也能达3万元以上……”正在给南瓜施肥的菜农谭开举兴奋地告诉记者。

大关县关河、洛泽河流域的河谷地带,由于气候暖和,水源丰富,极适合蔬菜种植,当地群众种植蔬菜的积极性高,县农业局、科委等部门与当地党委政府一道因势利导,于1995年冬天便引导天星镇海马三组村民以政府扶持点、农户自筹点的方式兴建了10个竹木大棚,便种植了寸金黄瓜、西葫芦南瓜等早熟品种并获得了成功,特别是寸金黄瓜一上市就以清香、甜脆的口感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多年来成为了西南三省都畅销的冬早蔬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昭通城市区的农贸市场内,都有专门销售大关蔬菜的摊位,其价格较之其它同类产品每市斤都要高1至2元。并且每天的蔬菜基本上早上就已经销售一空。

随着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村民种植冬早蔬菜的积极性也因经济效益好而得到激发,大关冬早蔬菜正朝着专业化、产业化、规划化方向发展。

2014年冬,大关县整合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蔬菜项目资金400万元,大关昊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大关县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农户共整合资金517万,共917万元。对该片区蔬菜种植以基地化、规模化进行重点打造。在天星镇海马、天堂片区构建核心示范区1060亩,建成单体钢架大棚250亩、现代农业喷灌设施250亩;连体大棚10亩(工厂化生产秧苗供应给农户),新建50立方米蓄水池4个;硬化机耕路2条2570米;6立方米废弃菜叶处理池200口;新建672立方米冷库一座,能连续储藏新鲜蔬菜2000吨左右。一个现代化农业的示范性庄园也逐步形成,小蔬菜已经在当地成为了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为提升大关冬早蔬菜的内涵,大关县昊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寸金黄瓜、生姜、茄子、辣椒、蕃茄等5个蔬菜品种申报了无公害认证并顺利通过。对影响力极高的寸金黄瓜正在申请地理标识。大关蔬菜产业正在走品牌引导的发展之路。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