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玉马村扶贫散记

 2020-01-13 14:57  来源:昭通新闻网


 


因工作需要,2019年4月,我到永善县码口镇玉马村担任扶贫督导员。玉马村是深度贫困村,距镇政府19.6公里,全村面积11.6平方公里,有耕地246.83公顷,林地551.61公顷,平均海拔1800米;常住人口763户3104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0户1321人,贫困发生率42.56%;2014至2018年,全村累计脱贫117户51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5.93%,2019年计划脱贫180户760人,将贫困发生率降为1.5%;全村辖19个村民小组,全部通电,6个村民小组未硬化路面;经济作物以核桃、花椒为主,种植业以玉米、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猪为主。半年来,我按照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同村“三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包村工作组的同志一道,既当“战斗员”又当“指挥员”,摸排村情,研判农情,制定扶贫指挥部、人居环境整治等帮扶方案、措施。

玉马村大面积季节性缺水严重,5月下旬到寨子和船厂沟村民小组去走访,发现当地的玉米由于缺水,才有30多厘米高。13个村民小组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问题。长房、茨秋、寨子、包包、梨树、水井、营盘、垭口、屋基等9个村民小组饮水工程于2018年初启动实施,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但水量较小、不能满足生活用水需求。

为及时解决人饮和灌溉问题,村支书邹昌富、计生宣传员陈开华配合县、镇水务部门,多次实地察看水源地,寻找合理的取水点。有一天,我同他们去上沟村民小组的彪水岩附近寻找取水点。那里地势陡峭,有的地方坡度近40度,又下了小雨,路很滑,我们揪着野生灌木,爬了200多米。在一道1.5米高、长满青苔的大石头面前,只见他俩脱下鞋子,很利索地爬过去了。我努力了几次,最终还是无能无力,只好原路打转,目送他俩继续寻找,到天黑他俩才回到村委会,全身都湿透了。

村指挥部指挥长刘文雄身先士卒,带头宣传扶贫政策。有一次我同他们去马脖自然村开坝坝会,开展“三讲三评”,他们从尊重父母、扶贫政策、环境整治,结合实际,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引得阵阵掌声。不知不觉已夜深,快到午夜,我们才回到村委会。

寨子村民小组的唐成佳,是个间歇性精神病患者。他妻子跑了,家中有一个70多岁的父亲和2个读小学的孩子。他养了10多只山羊,羊圈就在家门口,苍蝇多,蚊虫乱飞。我同驻村第一书记李阳银去他家走访,看到他家房屋破旧,安全得不到保障,便动员他建新房,但他始终犹豫不决。我看到他很关心自己的孩子,通过交谈,孩子们也觉得环境差,住新房子好。我先送了他家1个门帘,减少室内的苍蝇,后来又陆陆续续送了些小礼品给两个孩子,与孩子交朋友,以真情换真心,让他们感到温暖。通过孩子做唐成佳的工作,加上镇村干部40余人、20余次的走访、沟通交流,他终于说出实情:想建房,但没有钱。同志们动员他哥哥借他一点,挂包单位筹一点,农危改资金解决一点,现在,他的新房子已建好。

酒房村民小组的杨志亮家远离公路,家境贫困,本打算搬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因老母亲不愿意,所以没有去。遍访时,我发现他家的瓦房如果进行修缮加固,还是很安全的。但他一直犹豫不决,通过镇村挂包干部3个多月100多人次的走访,他最后终于同意修缮加固,现已修缮加固完毕,投入使用。平时工作遇到瓶颈了,大家总是互相开玩笑地说:“群众工作,靠的就是慢慢磨!”

5月底,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绍雄一行到码口镇调研扶贫工作,走访看望驻村督导员,督促市、县政府及水务部门加大补短板的力度。目前,玉马村19个村民小组都已实施饮水保障工程,原有12个村民小组存在供水不足,经过补短板,目前已整改完毕。

2018年底,玉马村被评为“软弱涣散支部”,市、县、镇相关部门多次到村里检查指导。不论是组织部还是纪委的同志,到村后,都结合实际,积极为玉马村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出谋划策。挂包码口镇的永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艾成山,每次到玉马村,更是结合自己几十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手把手教村上的同志做好扶贫工作。艾成山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1211工作法”,让他们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到2019年底,玉马村贫困发生率能降到1.5%;目前建制村到乡(镇)或县城已通硬化路,危险路段已有安防设施,村已通380伏动力电,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全村已达到99%以上,网络宽带已经覆盖到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已有标准化卫生室,乡村医生有资格证,已有公共活动场所,待相关资金到位后,将进一步完善。根据目前工作进展,玉马村可按期脱贫出列。

1990年,我刚到市人大常委会就有幸参与扶贫工作,1991年又报名参加了第一期社教,之后20多年,先后参加了20多次驻村扶贫和扶贫检查。玉马村的短暂督导生涯,让我深深地感到,在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干部群众持之以恒的辛勤工作和艰苦努力下,贫困落后的昭通农村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刚到玉马村时,天气还有点冷,我曾想回昭通从做义工的朋友们那里找点衣物带去给村里的小孩,后来经了解,才发现已无人需要。以前杈杈房、茅草房随处可见,光脚丫的孩子到处乱跑,都被砖房所取代,孩子们全是穿着旅游鞋和漂亮的衣裤,家境较好的孩子,每天上学家长还会给点零花钱。

半年多的时间,我除了走访玉马村19个村民小组的数百户农户,还先后徒步到了黑甲、黑武、犀牛、利其、新民、码口6个村,坐车到了烟坪、新营2个村,不论是在开展扶贫工作时,还是路上地头偶遇,绝大多数群众都是讲道理、通人情的。只是在具体工作中,个别同志工作粗糙,不细心,沟通交流不到位,导致部分村民有想法,有抵触情绪。群众工作无难事,关键在于用心用情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的:各级干部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难点问题。我们只有深知民之忧、民之痛,才能巧借民之力;我们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观,在深入群众中发现需求,认识差距,才能找到对策,赢得民心。

虽然玉马村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但公共服务场所的建设还有待完善,全村还有13户45人脱贫有困难,如何推进产业发展、提升脱贫质量还需要继续谋划,面对这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挂包干部的认真努力下和广大群众的辛勤劳动下,压实责任,落实任务,抓实检查,我相信玉马村也将同其他村一样,如期进入小康社会。

回顾走过的驻村扶贫路,有挫折,有迷惘,更多的是努力,是进取。正所谓:群策群力奔小康,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众疾苦放心中,脱贫攻坚在路上。

(作者:侯 凯



审核:殷国庆   责任编辑:崔鹏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殷国庆
责任编辑:崔鹏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