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刘静涛 昭通日报社编辑

 2016-03-28 15:55  来源:

刘静涛,女,汉族,永善人,1979年10月出生,师范毕业,后经函授取得新闻专业专科文凭,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2000年8月,经分配,进入到鲁甸县茨院乡担任一名小学教师;2009年,鲁甸县新闻中心成立,经考试进入鲁甸县新闻中心工作;2011年,被借用到当时成立在市委宣传部的市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办公室工作;2013年,正式调动到昭通日报社工作。

本人虽改行从事新闻事业岗位时间不长,但自幼爱好文学,应该说记者是一直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所以,自从有机会从事记者行业以来,总是勤于学习,爱岗敬业,努力适应岗位的需要并尽量出色地完成手上的工作。

在鲁甸新闻中心工作期间,我负责采编工作,那时候鲁甸门户网刚开始运行,同时承担鲁甸手机报编辑工作,还有县委宣传部的信息报送等工作,事情庞杂,每天总是紧紧张张、小心翼翼。因为文字工作本身很严谨,加上工作量大,在文字基本功积淀上确实得到很大锻炼。

在市委学建办工作期间,工作综合性较强,收文发文、收集上报信息、编辑报送简报、平时资料存档、办会写材料,因为长期处于工作人员很少的情况,事无巨细林林总总都要参与。这段时间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进入报社记者部以后,有机会全身心从事新闻采访报道工作,对于工作总是充满热情,部室安排的采访任务总是深入采访、全面掌握素材,并尽量吃透素材,提取新闻亮点,把手头每一篇稿子都尽量提炼、反复修改。总是虚心求教,向老记者吸取经验,锻炼文笔,尽量有所进步。总是利用工作的间隙,主动联系民生类新闻进行采写。

2015年,从记者部进入到总编室工作,尽快学习相关知识,适应岗位需求。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时,还是尽量安排时间进行采访报道。采访和编辑是互为促进的两件事,经过编辑岗位的锻炼,再从事起采访写作,更加具有新闻眼光,更加收放自如。

还是努力不够吧,本人的稿件质量虽然不断提高,但是跟真正优秀的作品相比,还有一段距离。2014年稿件《盲人歌者肖雪娟的靓丽人生》获得了云南省报纸副刊好作品,这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本人将继续踏踏实实、笔耕不辍,在新闻写作的道路上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进,实现人生目标,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