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整治 精细化管理——揭开巧家县城蝶变之谜

 2015-06-22 09:38  来源:

◆记 者 唐正鸿 朱 鹏

在朋友群里,一直争议一个话题,城市之美是建出来的,或是管出来的。有人说是建出来的,也有人说是管出来的,但谁也没有说服谁。

这次下巧家采访,张华昆书记的一席话点醒我,“城市之美,三分建,七分管”,“既有建的功劳,也有管的成就”。在建与管上,谁都少不了。

事实也如此,建是城市之美的基础,管是城市之美的延续。没有建设之初的美,就不会引出后续的管理之美。要想使一座美丽的城市更加完美,更加持久,就必须依靠管理来维持。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一些原本美丽的城市会变差,原因就是管理出了问题;而一些原本差的城市会变美,同样是管理的因素。管理是开启城市之美、维系城市之美的金钥匙,无论什么时候都丢不得。

借用企业家的一句话来结尾,“请牢记管理”,管理出效率,管理出城市之美。

最近,记者到巧家采访,被县城的快速变化所震撼。

在记者的印象中,去年年初县城还是“脏、乱、差”,而现在则是截然不同的“整洁、卫生、靓丽”。

一年多的时间,有限的时间,一个县城是如何变化的?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相关部门,并亲自察看了县城的主要街道和市场,终于揭开了县城蝶变的秘密。

改革体制 解决扯皮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县城有公安、交通、工商、环保、城建等部门在管,然而由于体制分割和职能交叉重叠的原因,部门间相互推诿扯皮,不愿管、不想管、不敢管现象突出。

“要解决县城的‘脏、乱、差’问题,必须改革管理体制,解决有人管、愿意管、敢于管的问题。”“一个县城,三分建七分管,管理非常重要。”县委书记张华昆如是说。

根据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县委、政府很快批准了城管体制改革方案,同意组建新的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大队,定编40人,并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做到有人抓,有人管。

在执法过程中,执法大队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县城综合管理,做到管理成效立竿见影;一手抓队员素质提高,重塑执法大队的形象。城建局和执法大队对所有队员提出文明执法、依法依规处理问题的要求,不允许争吵,更不允许说脏话、动手脚。

为验证执法人员的文明程度,记者暗中观察了县城的“三纵两横”街道和三个农贸市场,结论是:秩序井然,执法文明,市场热闹。

在新华路农贸市场采访时,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以前,整个市场乱麻麻的,因买卖、争摊位而吵架甚至打架的现象屡见不鲜。现在情况好多了,基本上做到了文明买卖、文明执法。”

“你看,那里有二名执法人员在巡视。”顺着摊主指示的方向望去,只见两名执法人员十分有礼貌地劝说一名菜农进入市场,双方言语都很柔和。

完善功能 解决拥堵的问题

一个县城之所以出现拥堵现象,主要是二个方面造成的。一是现有的市场和停车场不够,满足不了市民正常的交易和停车要求;二是流动车辆、人群急剧增加,超过现有街道、市场的承载量。要解决拥堵问题,就必须加快市政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疏通堵塞的渠道。

据县里统计:巧家县城有8万人口,4万余辆机动车,平均2人一辆,有三轮摩托1256辆。车多、街道窄,乱停乱放,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

为此,巧家县从三个方面疏通堵塞问题。

完善城市功能。先后恢复三江源集贸市场和南源农贸市场,新建石榴园农贸市场和大沙坝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堂琅广场停车场、城南停车场和城北大型停车场,做到了有市可归、有位可停。

整治交通秩序。出台《集中整治城区三轮摩托车通告》,对无牌无证和年审超期的三轮摩托车进行清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同时,实施“三限”,禁止外地三轮摩托入城。限制大型货车和拖拉机入城。

开通城市公交。引进昭交集团,投入30辆公交车,开通6条线路。动员鼓励群众放弃驾驶机动车,改乘公交车,减轻道路的交通压力。

记者在学生放学的高峰期专门到新华路和红卫街交叉路口观察,发现所有行人和车辆都有序通过,没有出现去年见到的拥堵现象。

强化执法解决污染的问题

一座城市之所以出现脏,一方面是市民文明意识不强,乱丢、乱吐、乱排造成的;另一个方面则是管理不力,垃圾清扫不及时造成的。要解决城市的脏字问题,就必须加大执法和清扫力度,切断污染源。

巧家县从污染源抓起,对环卫部门提出“日产日清”的要求,在花园片区探索入户收垃圾试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其他片区延伸,最终覆盖整个县城。

整治渣土运输车辆。在县城道路各入口处设立稽查点和洗车槽,凡是运渣土车辆都必须盖运,防止沿路遗、撒、滴、漏污染物。对所有入城或过境的渣土运输车辆进行冲洗,杜绝车轮带泥入城。

投入巨资,改造新华路、建设街和红卫街排污系统,购买3辆道路清理车和1辆洒水车,安装垃圾桶200余个,果皮箱80余个。

城建局局长陈发伦告诉记者,巧家县城不算大,但人口密集,每天环卫工人要处理80余吨垃圾。去年环境卫生大整治期间,每天清理各种垃圾高达500吨。

加大宣传 解决素质的问题

城市出现“脏、乱、差”,除了管理原因外,另外一点就是市民素质不高,乱丢、乱停、乱排现象严重。要解决好脏乱差的问题,就要加大教化,提升市民素质,增强文明卫生意识。

巧家县责成县委宣传部牵头,印制文明手册,借助“4·07”世界卫生日,组织人员到街道、广场、学校、社区进行实地宣传。去年组织开展“做文明市民,创卫生城镇”活动期间,县城参与人数上万人。几所城区中小学还把“爱城市、讲文明”作为一门必修课来讲解。

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城管人员坚持文明执法,耐心疏导违章人员,尽可能不处罚。特别是对小摊小贩的乱摆乱放乱丢,城管人员总是不厌其烦地做工作,用真情去感化对方。

注意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不文明行为、乱停、乱排、乱丢现象,进行电视曝光,让不文明人员感到羞愧,进而增强市民的公德意识。

记者在新华路、青年路观察了几个抽烟人和吃零食的人,并作了远距离跟踪,发现他们都能自觉地将手中的烟头、纸屑丢到垃圾桶里。

在巧家采访期间,还碰巧遇上一对年轻人结婚,接亲的车辆、人员不少,场面十分热闹,就是听不到放鞭炮声。记者纳闷地询问其中一人,他告诉记者,政府规定不许放,我们当然要遵守。

注重投入 解决靓丽的问题

一座城市,不仅要干净、卫生、有序,而且还要尽可能的靓丽。这是市民的期望,也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巧家县在加大对县城整治管理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县城的绿化、亮化和美化,专门实施了“三化”工程。在绿化方面,注重巧家特色,专门引种独具特色的凤凰木、红玉兰、小叶榕、缅桂等树种,出现了不同特色的一条街。

在亮化方面,投入巨资改造“三纵两横”,增加城市夜晚韵味。分管城建的陈坤副县长告诉记者,县委政府在城建上是非常舍得的。去年以来,已投入4000余万元,整个县城绿化净增加了13.9%,有大小路灯1800盏,城市亮化率达95%以上。

记者到巧家采访那天,由于甘家寨封路,到县城已是晚上8点以后,整个县城,特别是花桥路、堂琅大道灯火通明,霓虹灯闪耀。当时,记者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巧家县城。

莫问时间长和短,但看蝴蝶今朝变,巧家这颗金沙江畔的明珠,正在逐渐形成。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