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药山镇庭院中药材种植探讨

 2017-12-27 14:31  来源:

杨友崇胡洪艳

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空间、房屋周围空坪隙地和各种资源,从事高度集约化商品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在一些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庭院资源,取得了显著经济效果。药山镇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影响大、效益明显。让中药材入住农户庭院,既发挥庭院经济“小快灵”特点,又促进药山镇中药材产业发展,还助推药山脱贫攻坚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从药山实际出发,结合庭院经济和中药材种植特点,试图让两者之间实现“1+1=2”或“1+1>2”进行探讨。

一、中药材种植现状

药山资源独特,盛产野生中草药材,并被先人广泛应用,而且药物疗效神奇,药山因此被命名并盛名远播。据调查统计,药山境内共有858种中药材,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其中药山重楼、药山长鞭、红景天等中药材属药山独有,柴胡、党参、草乌、黄连等在中药材市场品质优良久享盛名。作为药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药山镇,全镇有药用植物 2000多种,正品中药材90多种,有大宗药材60多种,名贵中药材10多种。常年有个体商家驻地收购药材,黄连、杜仲、贝母、龙胆草、五味子等国家二级、三级野生药材物种和重楼、白芨等贵重中药材被药农采收,商家收购后以吨为计外贩。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药山人民开始引种、驯化栽培中药材,前后试种板蓝根、怀牛膝、半夏、重楼、玉竹、雪上一枝篙、玄参、白芨等多种中药材,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2015年以来,药山镇引进昭通恩安药业、云南白药集团等企业,通过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发动组建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两家,在大村、半箐、药山等村种植黄草乌、芍药、当归、金铁锁等。目前,全镇成片规范种植黄草乌200亩、芍药80亩、当归30亩、金铁锁5亩,农户零星种植重楼、牡丹、白芨、玉竹、玄参、前胡等。但随着市场需求的提高、比较效益的降低、劳动力流失等多重因素,药山中药材发展走到了瓶颈期,各类问题突显。

(一)野生资源枯竭,驯化栽培未及时跟进。在利益驱使下,偷挖盗采野生草药材现象时有发生,并且野生中药材生长周期漫长,一时难以恢复。同时,由于缺乏科技支撑,人工训化栽培启动晚、发展慢、规模小、品质低,未能及时补给市场需求,导致中药材种植陷入恶性循环。

(二)缺乏龙头带动,品种杂乱且产量低下。在镇、村干部中,没有中草药种植和销售方面的专业人才,给农户提供不了指导,农户种植靠经验和习惯,种植出的药材品质没有保障。目前,全镇尚没有中药材企业入驻,中药材的种植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行为,种植的中药材品种较为杂乱,最多一类品种的种植面积未达300亩。同时,农户的自发行为规模小,与市场对接不紧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种植户被千变万化的市场虐得体无完肤。

(三)基础设施滞后,防御灾害能力不足。药山镇地处二半山和高二半山,水利建设的投入不足,灌溉设施滞后,多年来的农业生产都主要是靠天吃饭,灌溉率低下。中药材种植过程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水利设施薄弱这一弱点,成为产业发展中的一大短板。

(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村劳动力缺乏。目前,受比较效益的影响,药山镇60%以上的经济收入来自务工,全镇20岁至50岁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留守农村从事农耕生产的被形象称为“996138”部队,种植劳力缺乏,劳动素质低下,科技化、规模化种植都跟不上。

二、庭院种植中药材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不断加快,中药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市场需求强劲,而且这个发展势头还在持续。同时,国家也高度重视,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给予支持,国务院下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农业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发行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凝聚多方力量,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共同推进精准脱贫。根据计划,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实现百万贫困户稳定脱贫,中药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从药山镇脱贫攻坚需要、生态环境需要出发,发展庭院中药材种植大有可为。

(一)可快速实现产量突破。据研究统计,一般农户来自庭院经济的收入在总收入比重中占1/4左右,若进一步挖掘庭院经济潜力,可至少使农户收入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6%以上。一个普通庭院通过1-3年的时间就可以较快地改变成为高效的院落生态系统,投入小、效益。选定种植品种后,能尽快生产出名、优、特产品,在极快的种植复制力下,全镇单一品种中药材种植两年即可达到2000亩以上。

(二)可较好解决设施滞后和人力不足。俗话说:“庭院四四方,男女老少一起忙。”庭院是农村家庭都拥有的资源,可利用的面积和空间都较大,通过系统组合,闲散劳力、低下劳动力、生活用水等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可以较大地增强中药材种植的成功率。

(三)可较好地提升药材品质。庭院面积小,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小气候环境稳定,管理方便,为不同的中药材品种引进、技术推广、测产验收、品质鉴定和科技投入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通过小风险种植,对培养种植能手、培养技术带头人,继而依托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所有种植户吸收为社员创造了机会。可以不断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保障种植生产的药材品质。

(四)可较好利用资源优势。药山被以乌蒙冷杉为主的针页林和以高山栎为主的常绿阔叶林构成的原始森林覆盖,素有“立体资源宝库”美称,生物资源、植被类型十分丰富,有野生动物260余种,国家级保护动物30余种,植物191科2448种。药山镇是全县天然中药材分布和生长的核心区域,地处高寒山区,境内土壤、空气、水质优良,是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最佳生态环境。

(五)可较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庭院发展中药材种植,既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贫困户提供了经济收益,让全镇1.4万户农户庭院拥有巨大挖掘潜力,也改善了居住环境,美化了农村整体环境。在美化、绿化好庭院同时,进一步夯实了乡村休闲体验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庭院中药材种植的主要举措

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围绕药山镇脱贫攻坚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庭院中药材,科学连接、互动发展,整体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出率,逐步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农村环境生态化,中药材发展产业化”。

(一)科学规划促发展。由镇党委政府牵头,组织成立《中药材资源调查及产业化发展》课题组,对药山镇境内中药材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濒危状况及自然再生能力进行系统调查,提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并请专家专业规划、科学论证,提供不同庭院经济种植中药材模式样本,供群众结合自身家庭情况自主选择。对农家庭院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建立科学、标准的院落,以规划进一步推进庭院经济精致化。

(二)依托订单建基地。近年来,在云大医院、市药监局等单位的结对帮扶下,药山镇依托企业订单收购中药材初见成效, “企业+专业合作社+药农”的基地建设模式深入人心。很有必要继续在这条路上迈开大步前行,进一步以订单为纽带,以合作社为依托,支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让广大农户实现“未种先销、未养先售”,分享到更多农业产业发展带来的效益。并依托定单,让分工更加明确,“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把新品种引进、种植技术传播、打开市场的工作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农户专业从事第一车间的生产。力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实现农户庭院种植单一品种2000亩以上,田间、林下多个品种种植突破10000亩,实现药山镇中药材种植“量”上的突破。

(三)选定良品双促进。根据种植效益、观赏价值,选定牡丹、芍药两个亦花亦药的中药材品种,选取荞麦地社区、塘上社区先行规划庭院种植试点,规范种植“花+药”双品种套种观光示范园100亩,在7000户农户庭院中按每户种植200平方米计,一年内建成种植面积2200亩观光旅游示范区。待技术较为成熟以后,再向周边村(社区)进行辐射带动,通过3-5年时间实现全镇庭院、田间、林下的多个品种种植覆盖,力争面积达到10000亩,形成万亩药山鲜花竞相怒放的鲜明特色,唱响中药材观光体验旅游旋律。

(四)科技发力打造示范园。在科技力量方面,云南省拥有中药材种植及药品研究机构20余家,如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云南省中药材GAP种植技术指导中心、云南白药集团药物研究院等,积极寻求与科研机构合作,把中药材作为一个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引入更多科技力量投入。目前可依托云大医院对药山镇的结对帮扶,与云南白药集团药物研究院合作,为药山镇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引来外部助力,在镇内适当区域创建一个占地100亩的“药用植物园”, 将其建设成为云南重要天然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基地、生态型旅游景点及科普教育基地,突出其药用植物研究、保护和利用领域的地位,驯化培育野生中药材物种。不断提升巧家县中药材知名度,填补滇东北地区药用植物园领域的打造空白,引领昭通全市中药材种植。

(五)延长产业链尝试初加工。在庭院经济种植单一品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时,在药山镇境内选址交通条件、给排水、电力供应方便的地点尝试初级加工中药材,可以鼓励协会带头人建厂,也可通过提供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招商家投资。初级加工要求生产商家必须按《中国药典》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组织生产,严格按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规范中药材生产、炮制、加工过程,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让中药材种植、生产、销售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六)完善服务抓保障。搭建由政府、农业、林业、水务、人力、通信和金融等单位组成的服务体系,为庭院中药材种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争取、技术培训、务工保障、信息共享、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全过程“保姆式”服务,在全镇范围营造良好氛围。特别是围绕农户关心关注的资金来源、种植技术、产品储存、市场销售等重点环节,扎实抓好有效服务,尽全力避免种植农户不必要损失。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