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专区京剧团的传统戏服装

 2017-09-08 10:49  来源:

陈德荣

一、怡乐戏院留下的遗产

世界的戏剧艺术分三大体系,即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体系,中国的梅兰芳体系(即京戏)。京戏是世界东方艺术的代表,它不同于其他体系,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艺术,与国画、中医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

“戏与剧”原来是有区别的,“戏”指的是戏曲,为中国特有,“剧”指的是歌剧、话剧、舞剧,为国外传入,后来四者统称戏剧。京戏与国画、中医这三大国粹的精神底蕴是尚玄务虚,阴柔之美。京戏是程式化的虚拟表演,也是重感情表演,即夸张表演,戏中人物的唱、做、念、打都是夸张的,服装和化妆也是夸张的,念是音乐化,做和打是舞蹈化和程式化,布景和服装是图案化。

京戏是综合艺术,融唱、做、念、打于一体,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结合体。展现在观众视觉上的是演员的化妆、服饰和演技,听觉欣赏则是演员的念和唱。表现戏中人物身份、性格最重要的是演员的化妆(生、旦、净、丑)和服装,由于脸谱和服装是程式化,演员一出场,观众看其化妆便知人物的身份和好歹。服装是演员的第二生命,它可为演员塑造艺术形象及表演增光添色,演员技艺虽好,服装不好,则使技艺减色。

抗战时期,昭通怡乐戏院从外省来了大批京戏名演员,他们色艺双馨,既有高超的技艺,又有好的行头(服装),一出场,观众先为演员的行头叫好,这称之为亮行头。京戏名演员周福珊来昭的打炮戏(即首场演出)是《追韩信》,萧何三次上殿奏本,换了三套蟒袍,观众为其叫好三次。名演员都有自己的私房行头,不穿剧团的公用行头,一套私房行头,价值几十两黄金。好演员学艺出师,必先制几套行头,而后才登台唱戏,随着包银(工资)增多,行头不断添制。抗日时期来昭通献艺的诸多京戏名家:周福珊(老生)、苗溪春(武生)、琴湘君(女,青衣、花旦)、朱美英(女,青衣、花旦)、赵君玉(小生)、卢寿春(男旦、青衣)、王月胜(花脸)、小金牡丹(女,花旦)等,都有自己多套精美的私房行头。演员会戏越多,行头越多。卢寿春的行头最多,有半卡车衣箱,他一登台,马门两旁的门帘、桌椅及帔全换绣有“寿春”二字的新品。赵君玉原是江南四小名旦之一,他的行头多而精致,后因夫妻俩都吸食鸦片,包银虽多,仍不能接济,便典卖行头给戏院班主和一些演员,后病殁于昭。武生苗溪春所会剧目很多,行头丰厚,《长坂坡》、《挑滑车》的长靠,《华容道》的绿靠、夫子盔及青龙刀大气精美,猴戏的行头很有特色,花脸王月胜在《霸王别姬》中饰演项羽,穿乌金黑靠,戴霸王盔,他身材魁梧,却有楚项羽力拨山兮,气盖世之势。琴湘君在《贵妃醉酒》中饰杨玉环,身着华贵女蟒,展示了贵妃娘娘婀娜多姿和雍容华贵的玉态。

抗战时期,厉加班大弟子陈慧林来昭演出《长坂坡》、《挑滑车》,饰赵云和高宠,他扮相英武,身手不凡,腿功尤好,但没有私房行头,因刚出师,包银低,买不起私房行头,演出时所穿长靠是向名演员苗溪春租借的。班主杨竹铭爱才如子,收陈慧林为螟蛉义子,为他到上海购制私房行头。好马得有金鞍配,技艺精湛的演员再穿上精制行头,便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在旧社会,角儿(名演员)都得有私房行头,戏团只有大众公用行头,为配角演员所穿用。“昭通怡乐戏院”班主杨竹铭非常爱惜行头,每晚演出他都到后台查看,不许演员穿上行头随意乱坐,没有行头便没有剧团。

抗战胜利后,京班演员离昭他去,怡乐戏院宣告结束,京剧艺术在昭存在了8年,这8年也是京剧在昭通最辉煌的时期,剧团虽不存在,却留下了一些京剧行头,它为解放后建立的“群众京剧团”和“昭通专区京剧团”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二、戏服来自上海戏剧服装厂

解放初,昭通没有专业剧团,文化生活较为贫乏。中共昭通地委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开展正当娱乐活动,根据昭通戏剧历史和人们的欣赏习惯,抗日时期这里就有京剧团,且长达七年之久,早为昭通观众喜闻乐见,于是1951年8月15日在专署财政科长原德明(后为副专员)主持下,在实业公司召集了部分解放前京剧业余票友,成立了“群众剧团筹备处”,拥有人员三十三人,其中只有潘树清一人是抗日时期在昭的京剧科班老艺人,其他全系票友和业余爱好者。在此期间便借用部队的国防剧场(解放前的“怡乐戏院”)演出了《武家坡》、《空城计》、《骂殿》、《二堂舍子》等几出传统京剧。后筹备处人员经过调整,又由社会上招了十名青年学员,再由昆明聘来鼓师和一位天津票友,于1952年10月便成立专业的“昭通群众剧团”。剧场由毛货街旧庙“天后宫”改建而成,可容观众700多人,剧团有演职人员三十七人,服装和行头是解放前怡乐戏院留下的部分遗产,有的还是名演员赵君玉的私房行头,若没有这份物质基础,剧团则难以成立。

地委重视剧团的充实提高,1955年由昆明“云南大戏院”调来老生演员苏继麟、青衣花旦赵鸣凤等五人,传统剧目大量增多,剧场由“天后宫”迁往怀远街国防剧场(解放前的怡乐戏院)。京剧艺术在昭通飞速发展,1960年至1964年的五年间是解放后京剧艺术在昭通的极盛时期。1960年昭通地委将“群众剧团”改名为“昭通专区京剧团”,剧场由“国防剧场”迁至“人民会场”,可容观众1300多人,并经文化部正式批准为国营剧团,演员阵容不断扩大,并从省外聘来大批演员,又由本地招收了小学员班,至1962年“昭通专区京剧团”拥有演职人员一百多人。演员和剧目增多,剧团旧有的服装行头已不能适应。于是由财政拨款,到上海购置大量京剧服装行头。按地委指示:“所购之物一定要上品,一定照上海京剧院服装标准购置,一定要达到省级剧团服装标准”!苏继麟是京剧好演员,是服装的行家里手,他按地委的要求办事,在上海戏剧服装厂订购了大量精制京戏服装。有的成品不好,且数量有限,很多需要新制和订做。他详细拟了各类服装的名目、品种、规格等,京剧行头是工艺品,需手工精心制作,蟒、靠、褶子、箭衣、旦角头面上的龙、凤、花、鸟、山水等都是服装厂的能工巧匠一针一线刺绣而成。有一件蟒袍,需用真金线刺绣,先用黄金抽成金线,然后刺绣,真是巧夺天工。

苏继麟在上海三个多月,待到服装购置有了结果后他才先回昭,留下杨荣生在上海半年多,主要是观察和落实服装的制作过程。杨回昭后,服装直接由上海戏剧服装厂,通过火车分批陆续用铁箱装运到昆明,再由昆明空运到昭,每隔数日,便有喜讯传来,接昭通民航站通知:“到怀远街民航站提取戏剧服装!”延续不断,1961年至1963年的三年多时间里,大批精制京剧服装、道具、刀枪把子、丝绒幕、台毯……像金雀一样由上海不断飞到昭通舞台。

三、昭通京戏服装的价值

服装按类别进入保管室,每晚演出需用者,由保管室拿至后台化妆室。后台工作人员十分精干,工作认真负责,业务熟悉,分工细致,分为大衣箱,专管蟒、靠、箭衣;二衣箱专管褶子、软靠、各行当彩裤;盔头箱专管各种盔头、髯口(胡子)、靴子(厚底、软底);器宝箱(刀枪把子、马鞭、各种道具);还有专为主要旦角服务的化妆师(戴头面、贴片子等),旦角的头面珠光宝气。后台工作人员被称为无名英雄。他们对剧情非常熟悉,各个戏需要什么行头、道具,后台在开演前早有呈列,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什么人物穿啥戴啥均有严格规定,常言:“宁穿破,不穿错”。后台工作人员工作辛苦,演出前两小时就得到后台,戏完后还得清理服装道具,深夜才下班。

服装行头平日需整理,吹风、熨烫,并用防腐防虫剂保护。新服装行头、新丝绒幕、新台毯的出现使舞台面貌焕然一新。观众反映:“昭通京剧团的戏越来越好看了!”一出《杨门女将》满台生辉、场场爆满。1961年至1963年的三年间,是解放后京剧在昭通的鼎盛时期。

1962年,云南省京剧团一批著名演员:裘世戎(花脸)、高一帆(文武老生)、叶云茹(小生)、刘美娟(青衣)、马凯环(花脸)等十多人来昭,与昭通京剧团演员联袂演出一个多月,他们原带有服装行头,来昭一看,昭通京剧团的比他们的好,后来演出中一直用昭通的。裘世戎夸奖:“昭通京剧团的服装不是在化妆室里,而是在服装仓库里”!这里的服装无论生、旦、净、丑各个行当的均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可供剧团百年之用。它虽是地区剧团,但服装行头却是省级剧团配置,居全国地区剧团之首。

可叹,这批服装生不逢时,仅使用了三年多时间(1961年——1964),传统戏便停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被赶下舞台,很多崭新服装还未崭露头角,便被封存在保管室。

1969年剧团的二十四名青年骨干演员,被调到昆明样板戏剧组,剧团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很多老艺人已作古或他去。

这批传统戏服装于1975年又遭了一次大难,因电工之过失,人民会场京剧服装保管室失火,幸得空师部队抢救,大批服装得以幸存,少部分受损。

1978年三中全会后,传统戏恢复上演,昭通地区京剧(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改名)于1970年招收的二十多个小学员也只会几出样板戏,对传统戏一无所知。后在原京剧团留下的几位老艺人传授下,学了几出传统戏,但年轻学员终究功底太差,会戏太少,“十年出一秀才,十年难出一好戏子”。没有好演员,再好的服装也无用武之地。服装是道具,它为塑造人物增色,演员需要有一定功底才能使用服装,发挥服装的作用:水袖功、翎子功、靠把功、髯口功、甩发功、厚底功、圆场功、大刀枪花功、盔头功……没有好艺术的演员是不配穿好行头的。

1985年“昭通地区京剧团”名存实亡,很多青年纷纷改行,剩下者多为事务人员。剧团不存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服装行头封存不用。

剧团这批上品行头,是中共昭通地委1961年至1963年重视传统文化,用重金由上海购来的,是劳动人民用心血制成的,它显示了京剧艺术在昭通有过四十年的光辉历史(1939年—1985年)。它是文化艺术精品,是传统文化遗产,是昭通人民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昭通京剧团的十二乘女靠,曾出现在1992年昆明举办的全国艺术节的游行彩车上,昆明市民为之一怔。识宝的云南省京剧艺术家及北京京剧名家,曾想廉价购买部分昭通京剧团的行头。这是昭通京剧史的历史见证,我们不能轻易把这份宝贵财富给予他人,不然,将愧对先人,成为历史罪人。

我在北京颐和园大戏台后的展室内,看到皇宫里的京剧服装,它远不及昭通京剧团的。

我们要弘扬国粹艺术,热爱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昭通京剧团这批精制传统戏服装,和其他文物一样,永存博物馆内,随着历史的推移,越往后越有价值。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