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昭通解放70周年丨凯旋路上团政委牺牲

 2020-05-29 15:36  来源:昭通新闻网

凡到昭通烈士陵园扫墓悼念的人,无不来到塑像旁那一座高大坟墓前寄托哀思。中共昭通地委书记、四十三师兼昭通警备区政委薛韬题写的“为党为民忠诚勤劳,英烈伟绩永扬全军”的对联深深地刻在墓碑两侧的石柱上。被无数双手抚摸过的墓碑,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坟墓里安葬的是1951年4月29日被敌特暗杀在贵州威宁,年仅35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师党委委员、一二九团政治委员李锋刚。

左起:129团团长马恩祺、政委李锋刚

李锋刚,1916年出生在陕西省浦城县,1936年红军长征到陕北时,他考入陕西省立中学。在学校里,他品学兼优,爱好广泛,在地下党的培养教育下,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久,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7年,李锋刚参加人民军队,党组织推荐他到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政治工作干部训练班学习。毕业留校后,任政治指导员、教导员、党总支书记,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输送到抗日前线。他还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策动内战,受中国共产党委派,他从晋冀鲁豫视察团团长调任起义的国民党三十八军十七师任师组织科科长。

1946年8月,时任五十五师一六三团政委的李锋刚,率部组成西进支队,负责把进攻延安的国民党胡宗南之主力牵进伏牛山,保证了解放军主力攻下洛阳、郑州、驻马店等30多个城镇,对保卫延安作出了贡献。

李锋刚参加淮海战役返回洛阳,一六三团整编为十五军四十三师一二九团,李锋刚则继续任政治委员。他和团长李文清一道率领部队,过长江、越赣江,战两广、进西南,在贵阳接受了四、五兵团司令员陈赓、杨勇的检阅。

李锋刚既是一位优秀的政工干部,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政治上严格要求、坚持原则、大胆管理;军事上多谋善断、机智灵活、指挥若定,15年如一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卓越的功绩。

1950年3月9日,一二九团从昭通进驻永善县城莲峰。李锋刚率领部队转战四川雷波、云南永善、贵州威宁等县。

为歼灭逃进凉山彝区的土匪,李锋刚要求全体指战员必须严格掌握好对敌斗争的策略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让彝族同胞亲身感受到解放军就是当年的红军。部队渡过金沙江,李锋刚同彝族土司安登俊共喝鸡血酒,结盟成了兄弟。安登俊亲自把解放军护送到德姑村,帮助解放军运送重武器过尼姑河,给解放军带路。在一二九团与一二七团的协同作战下,四十三师胜利完成了对滇、川、康三省接合部大凉山梗堡的剿匪任务,击毙“西南人民反共救国军”司令龙定洲,活捉副司令苏慕武、唐声周、郑霖,解放了大凉山。

1950年12月28日,进驻昭通的人民解放军43师129团奉命进入贵州威宁剿匪。中共威宁县委、县政府领导欢迎时,与团首长合影。左四为129团团长马恩褀

1950年12月28日,李锋刚政委和升任团长不久的马恩祺,奉命率部进驻威宁,接防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十六军四十五师,担负威宁县的剿匪、建政和保障交通畅通的繁重任务。一二九团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应用铁壁合围、全面搜索、远道捕捉相结合的战法,大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整顿组织,开展政治攻势,把清匪与建政紧密结合起来,在友邻部队的参与下,在近4个月的“威北”“威南”战役中,共歼匪5200多人,基本清除了匪患。

正当一二九团胜利完成剿匪任务集结威宁县城,凯旋返回昭通归建前夕,团政委李锋刚被敌特枪杀在一二九团驻地——崇石中学。噩耗传来,昭通为之震惊,乌蒙为之悲泣,全区党、政、军和各族人民化悲痛为力量,按照中央、省委的指示、部署,开展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向封建恶霸势力进行了一场尖锐的阶级斗争,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通讯员 翟昭明)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秦茂尧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秦茂尧
标签 >> 昭通解放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