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羊塘村:从茅草屋到“小洋房”的转变

 2020-03-31 10:51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年来,巧家县紧紧抓住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机遇,精心谋划、统筹推进,以整村搬迁为抓手,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改穷貌,变“包袱”为财富,变“穷途”为坦途,变“末路”为出路。随着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药山镇洗羊塘村不断推进,洗羊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彻底告别了昔日居住的茅草房,住进了水、电、网配备齐全的“小洋房”,实现了减少贫困人口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

据悉,洗羊塘村平均海拔3200米,自然条件恶劣,群众收入渠道单一、经济收入较低,且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滞后,住房条件差,部分群众饮水困难,求学、就医不便,群众生产生活面临严峻挑战,部分区域已基本丧失人类生存条件,被冠名为巧家县“最贫穷的村”。

2017年11月,洗羊塘村312户1205人搬迁至老店镇尹武社区安家后,新成立了老店镇新村社区,并分为8个小组实行分片管理。

“之前我们住在洗羊塘,住的都是茅草屋,基本上是人畜不分离;新村社区彻底改变了这个现状。”提到人居环境的改善,老店镇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吕卓兵感触颇深。

“我们从洗羊塘搬到新村来,感觉一切都好。在洗羊塘山又高又冷,在那里就放几只羊,又没啥收入;搬到这里来,政府给我们修好了房子,赶集和学生读书也近,吃水和用电也方便,比在老家好多了。”今年59岁的村民浦周华高兴地说。他家除了孩子外出务工外,他也在附近打点零工,一个月能挣1700元至1800元左右。

在尹武海坝,不管是在生猪代养场或草莓基地,还是在蔬菜基地,都有很多村民正在基地做工,有的除草,有的耕地,有的起垅,一派繁忙景象。正在基地务工的赵朝礼等人纷纷表示,他们很乐意在这里打工,收入也不错,比在洗羊塘强多了。

巧家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利用尹武海坝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优势,通过在安置点旁流转附近群众的土地,建立了尹武蔬菜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和蓝莓基地。公司采取了挂联机制,群众不但可以在这里务工,还能通过挂联得到分成。

据该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崔庆松介绍,生猪养殖项目是一个扶贫项目,他们通过挂联机制,每年固定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给予固定的回报。在生猪代养场场地上,每天接近120人在忙着养殖,工资在120元至150元不等;在尹武社区3000亩的蔬菜基地,每天的用工需求基本上在180人左右。

据了解,巧家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在尹武基地所挂联的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157户,同时为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长期解决了就业岗位,最大限度解决了全县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的问题。

“我们新村社区,主要产业就靠务工。”吕卓兵说,新村社区总人口1220人中劳动力有600多人,除了外出务工500余人外,剩余者都是在家一边带子女读书和照管老人,一边就地打零工增加收入。

近年来,巧家县紧紧抓住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机遇,精心谋划、统筹推进,以整村搬迁为抓手,着力解决搬迁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搬迁对象的就业创业、入学、就医等问题,利用劳务输出、就近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扎实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后续就业保障问题,确保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

如今,走进老店镇新村社区,一幢幢依山而建的“小别墅”规划错落有致,青瓦白墙格外显眼,卫生室、公共活动场所等设施一应俱全,实现了洗羊塘整村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环境改善、群众增收致富的目标。

(通讯员  张顺富)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明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明娟
标签 >> 巧家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