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创造“除害兴利”世界奇迹 ——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建设纪实

 2020-01-19 08:23  来源:昭通新闻网

来到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两岸青山叠翠,千米深壑碧波荡漾。沿着崎岖的山路往里走,仍然可见鲁甸6.5级地震留下的乱石堆痕迹。这里机械轰鸣,车来人往,堰塞湖“除害兴利”整治工程已全面完成各项关键性建设任务,迈入调度运行阶段。

2014年8月3日,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强烈地震,造成火德红乡李家山村和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交界的牛栏江干流两岸山体塌方。顷刻间,右岸崩塌形成600多米高的边坡,左岸形成4560万立方米的滑坡体,整个堰塞体堆积方量为1000万立方米,堰塞湖库容1.6亿立方米。

这个大型堰塞湖危险系数极高,随时面临垮塌、引发溃坝的危险,成了悬在地震灾区的一颗“定时炸弹”,严重阻断两岸交通的同时,更直接影响上游会泽县两个乡(镇)以及下游鲁甸、巧家、昭阳3县(区)10个乡(镇)3万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堰塞湖形成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判险情,果断转移安置群众1万余人,并快速立项实施堰塞湖整治工程。

在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缜密规划后,堰塞湖治理工程于2016年2月26日全面启动,该工程概算总投资33.0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5.54亿元,其余为电站股东融资。

“当时,由于堰塞体体量大,上游集雨面积大,而且水位上涨迅速,应急处置难度大,要采取工程措施排险,抢通震毁公路,在悬崖上凿壁架桥。”云南水投牛栏江堰塞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张庆良回忆说,经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多次会商,决定将堰塞湖整治工程分为应急处置、后续处置和后续永久整治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打通溢洪洞,排除险情;第二阶段是恢复重建,使溢洪洞的过流能力达到两百年一遇标准,进一步排除危险;第三阶段是“除害兴利”,彻底将堰塞湖“变废为宝”,建设永久性水利工程,实现中央和省委提出的集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目标。

张庆良说,着眼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视生态保护,将产生的所有弃渣都有效利用填平了乱石堆,在边坡治理上除了喷浆、挂网护理,还整理台地种草栽树,恢复植被超过90万立方米。

“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向最好的结果努力。”张庆良说,经过近4年的日夜拼搏,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已于2019年12月19日成功下闸蓄水,堰塞湖水库库容1.85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201兆瓦。工程不仅确保了周围3万多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保障了6.3万亩农田灌溉,6.91万人的供水,还攻克了620米高边坡治理、在乱石堆上建防渗墙达到137米的两个世界级难题,成为国内首次堰塞湖永久性整治工程、世界首例堰塞湖“除害兴利”工程。

2019年11月,该工程“堰塞坝应急处置与综合整治关键技术”荣获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为全国乃至世界自然灾害治理积累了新经验,提供了新探索。

据悉,红石岩堰塞湖水电站将于2020年3月正式投产,年发电量约7.35亿千瓦时,将在服务地方保民生、促发展、助脱贫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念敏 谭光吉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鲁甸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