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2019-12-18 17:03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党有史以来第一次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会议。

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并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战略规划:即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并对如何坚持和完善13个方面的制度体系作出部署。

这次会议对“制度”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正是具有强大优势的制度使我国富起来强起来。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就必须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人民性和优越性,切实增强制度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盲目照抄照搬他国经验,也不是纸上谈兵,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制度。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起决定性的要素,但同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能反作用于生产力。制度体系是上层建筑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一种制度的科学性就体现在它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也证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广泛地惠及到每一个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这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各种乱局形成了鲜明对比,根本原因就在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并不像资产阶级政党那样,代表特定的利益集团,而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我们的政党之所以叫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的行动纲领是《共产党宣言》,我们正在进行的是共产主义运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最终要通过共产主义这一种更加先进更加美好的社会形态来达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形成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系统的制度体系。“五四宪法”的颁布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原则明确固定下来,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社区基层,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这一制度体系,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人民广泛的政治参与,使人民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满足人民对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方面的诉求。为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到全体人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提供保障,用优美环境造福子孙后代。为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保障,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切实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遵循的“人民立场”与资本主义制度遵循的“资本逻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资本逻辑本身以追求利润为价值目标,不能保证社会自由、平等、公正、和谐等,不能保证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极易形成“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的根本弊端。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追求,从而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护和支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方面体现在这种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制度,它的最终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这一制度体系,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经济结构实现由低级到高级、不均衡到相对均衡的巨大调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对外经济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均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科技和教育实现了由相对落后到突飞猛进发展的转变,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些转变正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它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回顾新中国70年来的历程,我们自豪于今天的成就,也要铭记前人的奋斗;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面向未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才能深切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的巨大优势,从而坚定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简介:保怡君 女,中共党员。2016年7月毕业于延安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16年9月至今,就职于昭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理论 四中全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