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云贵:容颜老去 初心不变

 2019-10-15 11:01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赤子之心践行入党之初的庄严承诺,演绎了离岗不离党的精彩人生;

他是一位退休干部,壮心不已、激情燃烧,用无私奉献展示余热生辉的别样风采,丰富了退休不褪色的晚年生活。

他就是永善县退休干部汤云贵。40多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把青春、智慧、汗水和爱心融入一辈子所衷爱的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现出了一名老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尚情怀。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劳动模范、昭通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7年被提名为第六届“云南省道德模范”。


不恋城市恋山村

年过古稀的汤云贵,精神矍铄,状态良好,尽管已经退休多年,身形佝偻、满头白发,但平时走起路来仍步履矫健,举手投足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气质。

1974年5月11日,永善县团结乡(当时名为团结公社)发生地震,造成山体滑坡、民房大量垮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1975年8月,从北京军区某部队退役的汤云贵主动报名到团结乡双河村支援地震灾区。

在双河村,汤云贵听村民讲述了高定安、熊邦永、罗书贵等5名解放军战士为掩护群众安全转移,被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掩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着同样从军经历的汤云贵,被战友们迎难而上、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感染,放弃回昆明安置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留在地震灾区,与双河村群众共渡难关、重建家园。

双河村是一个边远贫穷的小山村,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由于不通公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只能靠人背马驮。1978年12月,汤云贵在参加生产劳动时,突发急性阑尾炎,高烧不止,乡亲们用竹竿、绳子、棉被绑成担架,抬着他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跑,送到双河村卫生室救治。住院期间,党组织专门派人前去医院看望他,虽是只是简单的嘘寒问暖、闲话家常,却让一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感动不已。

 坚定信念不迷航

已是深夜11点多了,永善县政府家属区里有一扇窗户还亮着灯。灯下,汤云贵正伏案撰写题为《幸福感恩共产党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党课稿,为第二天开展的县处级退休干部一支部“主题党日”集中学习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作为永善县处级退休干部一支部书记,汤云贵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定信仰永不迷航,认真履行“班长”职责,始终保持忘我的精神状态,以饱满的热情坚守岗位,坚持做到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带头参加组织生活、带头执行各项制度、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全体党员做好表率、当好示范。

在新形势下,怎样才能让支部党员队伍始终保持人心不散、斗志不减、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本色永葆、豪情满怀?这是汤云贵思考得最多的问题。由于支部党员退休前都曾担任过领导,退下来后,认为自己该轻松一下了。面对这些消极情绪,汤云贵严格按照“五个基本”和“六好”要求,坚持从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促规范、强管理重落实入手,扎实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坚持每月10日集中学习,并先后围绕“我看改革开放40周年” “我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学习、调研活动,让老党员展示阳光心态、畅谈发展变化、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同时,一方面组织党员赴重庆红岩烈士纪念馆、团结革命烈士陵园等地参观学习,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把学习和服务送到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支部活动的党员家里,确保所有党员政治“不掉队”、思想“不落伍”。

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五必访”制度(即重要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庭特殊困难必访、家庭重大变故必访、老干部去世必访),定期不定期送去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由于成绩突出,该党支部先后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评为“云南省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第二批全省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

退而不休乐奉献

“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就时刻听从党的召唤。”这是汤云贵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6年,汤云贵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原本可以像许多人一样过着悠闲自在的老年生活,可是他觉得自己浑身有股使不完的劲,渴望着继续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余热。很快,县委、政府和县委组织部领导找他谈话,聘请他担任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县级行风评议监督员、县老年大学副校长、县老年体育协会太极分会会长。

对于汤云贵而言,这既是晚年生活的开始,也是接受新任务的开始。身兼数职伊始,从未感到过自己老的汤云贵,在心底里突然产生了一种紧迫感。从那以后,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他都乐此不疲地奔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路上:帮助溪洛渡镇困难居民罗光洪的双胞胎女儿交纳学费,让失学的姐妹又重新回到幼儿园;帮助溪洛渡镇桐堡村两名单亲家庭孩子顺利落户,让他们在阳光下开心地生活;多方呼吁协调,帮助溪洛渡镇云荞村8名长期走读的苗族学生到县民族小学住校就读;积极协调河南某公司为码口镇黑甲、犀牛两个村贫困群众送去价值2万余元的生产生活物资;组织志愿者到县敬老院、县苗圃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残疾人、五保老人和留守儿童送去衣服、棉被、笔、书包、篮球、图书、电子琴等生活和学习用品;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30余户苗族群众讲授党参种植技术,进一步拓宽脱贫致富渠道。不胜枚举的一件件实事,是汤云贵一心为民的有力佐证。

通讯员 黄桦 刘平凡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