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祖国献礼 | 臧尔荣: 两“情”让他坚持传承“邹家拳”!

 2019-08-07 20:00  来源:北纬29°

练拳动作轻如飞腾,重如霹雷,形如捉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夕阳西下,每当经过昭通望海文化公园时,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一个身穿太极服的习武者,握拳如卷饼,出掌如瓦楞,一招一式认真仔细地教一群孩子练武,孩子们在他的带领下,嘿哈声不断……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他叫臧尔荣,1959年出生,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辅导员,邹家拳正宗传人,昭通知名拳师。

说起臧尔荣,得从邹家拳说起。邹家拳属昭通武术的土著拳种,是昭通人邹若衡前辈所创,有拳路刚猛、短小精悍等特点,2015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臧尔荣是邹家拳的第二代传人,师承于邹家拳创始人邹若衡前辈的亲侄儿邹锡彪先生。邹锡彪是邹家拳在昭通独具特色、绝无仅有的正宗传人。

2009年,臧尔荣被昭通市老年大学聘请为太极拳老师;2016年被昭通学院聘请为体育学院校外兼职教师;2016年参加中国武术段位制国家考试,被授予中国武术柒段称号;2016年在云南省武术协会主办的2016年第七届太极拳、剑套路锦标赛竞赛中取得“D组男子陈式太极三等奖”及“D组男子太极刀二等奖”。

从小热爱武术的臧尔荣一直跟随邹锡彪老先生学习邹家拳。臧尔荣告诉记者,邹家拳这样优秀的本地拳法,被当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一方面是师傅对弟子德行要求非常高,真正能得到师傅真传的人比较少;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后,大多数师兄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坚持练拳的人太少。自己对邹家拳比较痴迷,所以一直在师傅身边学习,师父仙逝后,传承和发扬邹家拳也就成为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传承和发扬邹家拳,多年来臧尔荣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四处开班办学,成立“昭通武术馆”,但由于学生流动性比较大,要想真正将邹家拳发扬光大还需另谋出路,于是臧尔荣心里萌发出一个武术进校园的想法。通过多方协调对接,2015年臧尔荣受邀进入凤池中学教授邹家拳,臧尔荣教拳注重武德培养,且教学有方,深受学生喜爱。作为“非遗”传承人,臧尔荣在老伴的支持下,利用业余时间四处游历教授拳法,与其它派系武术人切磋技艺。家境并不殷实的他为了能够更好地让“邹家拳”得到传承,自费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武术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邹家拳。

为使邹家拳能得到更好的传承,臧尔荣又与昭通学院联系,和学院武术协会联合办班,免费教授邹家拳。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终于得到学院领导认可,同意在学院成立“邹家拳学习协会”。协会成立后,臧尔荣风雨无阻坚持免费为学生上课,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的弟子,学院的弟子现在也会利用课余时间跟他一起到教学点辅助教学。通过臧尔荣多年的不懈耕耘,现跟他学习武术的学员已有近200人(包括昭通市老年大学、凤池中学、昭通武术馆、昭通学院邹家拳学习协会)。

在昭通武术界中,“邹家拳”是昭通武术的土著拳种,作为具有地方原创性、独创性,影响力深远的拳种,“邹家拳”如今正日渐被人们淡忘甚至遗忘,这不能不说是武术界一大憾事。但是,至少金沙江还没有忘记,还在默默地见证它的兴衰和崛起。

臧尔荣说,之所以能一直坚持传承和发扬“邹家拳”,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情”字。一是“昭通情”,每一个昭通人都应该为昭通有这样一个优秀的拳术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个昭通人,传承和弘扬好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义不容辞。二是“师徒情”,我一生在师傅身上学到的东西太多,师傅在那么艰难的时期都将它传承下来了,而且将邹家拳发扬光大更是师傅的梦想,作为师傅的弟子,我有义务更有责任将它传承和发扬好。

在昭通真正得到“邹家拳”真传的人不多,因为其有很强的杀伤力,很多人只是学到一招半式。在这些得到真传的传人中,臧尔荣是利用此资源最成功的,他创办的“昭通武术馆”声名远播,他想把邹家拳发扬光大,这样的武术精神值得我们钦佩!

“我是一名中共党员,是一位退休职工,也是一位昭通知名的武术家”。臧尔荣说,在祖国70岁生日时,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为昭通本土的优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拳”之邹家拳的普及推广发展尽一份力,为祖国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聂孝美 通讯员曾钊 丁盈 )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祖国献礼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