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号子传承根脉

 2019-07-25 09:36  来源:昭通新闻网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才流传至今的。本期将以中小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非遗”,感受生活在金沙江边的孩子们是怎么理解身边的“非遗”,可以看到“非遗”是如何在孩子身上传承的。

◆余牧窈

“大江滚滚,东转绥江,号子声声,源远流长……”烟波浩渺的金沙江上,一句句雄浑壮阔的号子声在回荡,它唱出了华夏文化, 唱出千年民族荣辱,唱出百年小城的“非遗”历史。

自夏禹疏通九河之后,天下河流皆可行船,自此之后 滔天江河边,便总有一群人同江河搏斗——那就是纤夫。纤夫的命长在江上,千百年的岁月里,他们与江河相依;纤夫的归宿也是江河,追溯历史潮流,无数纤夫与大河拼搏一辈子,最终却也化作一滴江水,流入历史长河。而与纤夫一同诞生的,还有他们的歌——金江号子。金江号子与纤夫一样,随着时间沉淀,越积越多,最终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金江号子文化。这种文化随着长江流淌,最终在金沙江边的一座小城内留下了自己的足迹,那座小城便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绥江县。

“不知江月何照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清晨,天微亮,日初升,金沙江面上还弥漫着一层薄雾,好似女子面纱下的脸庞,隐隐约约,似真似幻。一位老人坐在江边的石头上,他黑壮的身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现出健美的线条,但依旧难以掩盖住那装满沧桑的皱纹。他布满老茧的手握着粗糙的纤绳,那是他战胜咆哮江水的象征。他是牟玉成——绥江“金江号子协会”的会长。2013年3月,云南省将金江号子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当正式宣布的那一刻,牟玉成老人露出了自豪的微笑,他坚信,号子文化终会传承下去,永不枯竭。

“非遗”在金沙江畔扎了根,在过去的日子里,它不断成长,最终展现出一派生机。牟玉成老人说,现在的号子没人来唱,年轻人都去崇尚那些前卫、先进的玩意儿去了。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来唱金江号子,将这种文化延续壮大。“非遗”的根脉需要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有人传承。

烈日之下,一群年轻人拉着纤绳,喊着号子。他们内心的火焰在熊熊燃烧,他们身上的血液在滚滚奔流。他们激动的泪水、汗水、血液相互交织融合,伴着震撼心灵的生命之歌,注入万里长江,源远流长……

“还有那个金江号子噻,天地之间在呀么,在回荡,在回荡……”漫漫历史长河中,一群青年吼出雄浑壮阔的“非遗”之歌,回荡在天地之间,终不绝响。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阅读昭通 文化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