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松林彝家寨子“逆袭”看镇雄山乡巨变!

 2019-07-22 17:19  来源:开屏新闻

“我在这里生活了四五十年,这个地方以前在镇雄穷得出名,老百姓吃的是包谷、洋芋、苦荞饭,住的是茅草房、杈杈房。我们当地老百姓就总结了一段民谚:‘好个松林乡,泥巴稀汤汤,出门三步路,鞋子都逮脱邦;媳妇讨不进,姑娘往外嫁;病人想米吃,还要跑镇雄的小平坝……’现在,有了党的好政策和各级干部的支持,松林村上下街已经完全变了样。”这是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上下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78岁老人王自芬搬进新居后的感受。

对于松林村这个彝家小寨翻天覆地的变化,王自芬老人最有发言权,就像贴在她家门前的对联所写的:“迁出大山天地宽,脱贫致富如人愿;感谢党恩”。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王自芬老人一家在村子里成立了电子商务综合店。店里,竹笋、鸡蛋、腊肉、天麻等各种远近闻名的土特产摆满货柜。看到有客人进来,王自芬老人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她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既能让老百姓方便存款、取款,又能让自己顺便把一些土特产卖出去,一个月还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村前依山傍水、龙腾飞瀑、具有鲜明彝族文化特色的龙山广场,村子里绿树成荫,沥青道路蜿蜒伸展,黄墙红顶、流檐飞椽的房屋高低错落,整个村子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个镇雄人以前不愿踏足的落后山村,如今,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俨然已华丽转身,成了一个优美的彝族村寨。

聚焦脱贫攻坚补短板

松林村上下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距镇雄县城20公里,有人口185户7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26人;彝族531人,占总人口的72%,是一个彝族聚居村落。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倾力帮扶下,镇雄县从培育当地群众持续发展动力的角度出发,按照“新建安置一批、就地改造带动一批”的思路,结合上下街村民组民族聚居、生态良好、交通便利等优势,充分挖掘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以彝族文化为灵魂、以改善基础为抓手、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248万元,对山、水、林、田、路、房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建设,完善街道、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全面开展绿化、美化、亮化等提升工程,把上下街打造成引领脱贫攻坚的示范、改善人居环境的标杆、促进民族团结的典范。

“我们瞄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出列标准,优先打基础、重点抓安居、关键建产业,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农危改等扶贫项目资金,精准实施,着力补齐‘房、电、水、产’四大短板,推进贫困群众生产条件、生存环境、生活质量改善。”镇雄县芒部镇党委书记熊良纯介绍说。

目前,该示范点67户易地扶贫搬迁、11户农危改、30户扶贫专项安居工程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和人饮安全实现全覆盖。同时,依托辖区内邦兴生态果园、聚鑫源种养殖、盛杰蔬菜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围绕脱贫攻坚布局产业、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围绕基础建设整合项目资金和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三围绕四跟着”机制,按户均投入7400元产业扶持资金,引导38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入股专业合作社,种植特色林果500亩、冷凉蔬菜200亩,养殖乌蒙小黄牛100头、生猪300头。

紧扣“七改三清”抓提升

在补齐短板的基础上,芒部镇党委政府统筹考虑传统村落保护与人居环境提升要求,遵循“保护优先、以改为主”原则,按照“厨卫入户、人畜分离、庭院美化、道路硬化、水源安全、村容整洁”的要求,充分发动全体群众,积极开展以“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主的“七改三清”行动,大力开展以“路旁、水旁、村旁、宅旁”为重点的“四旁绿化”,全面改善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村庄。目前,已按川南民居风格完成185户民房改造;油化进村主干道840米、石板铺设次干道1030米、户间道硬化实现全覆盖;建成人畜分离养殖畜圈105间1260平方米;建成日处理污水100吨的污水处理站1座;建成雨污分离管道2300米;购置垃圾清运车辆1辆;亮化、绿化全面完成。制定村规民约,推行卫生“门前三包”、收费管理制度,聘请“卡户”劳动力为卫生保洁员,形成了户打扫、组保洁、村转运的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格局。同时,依托上下街党支部,分别建立妇女协会、老年协会等基层群团组织,积极开展操家理屋培训、矛盾纠纷化解和包路段包住户进行卫生监督保洁工作,形成保持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长效常态机制。

挖掘民族文化创特色

“紧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主题,按照民房改造融入彝族元素、公共服务突出彝族主题、文体活动展现彝族风采、村规民约尊重彝族习俗的原则,通过建筑居所、饮食习俗、服饰着装、歌舞文化等全方位展示彝族特色,着力打造民族文化休闲旅游乐园。”熊良纯说。

目前,已对86户民居进行彝族风情特色风貌改造,彝族文化培训中心、彝族风情景观水坝等彝族特色景观建筑和占地8000平方米的彝族特色广场已完成建设,占地2000平方米的彝族主题公园正加紧建设。同时,在示范点开设了紫砂石壶、尖山刺绣等镇雄民族特点文化产品形象展厅,邀请云南省技师学院对上下街群众进行彝族歌舞培训并组建一支16人的彝族歌舞表演队,为开发精品乡村旅游、发展地方民族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和政府为我们修好了房子,建好了广场,我们的日子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7月,镇雄首届乡村旅游节暨生态环保骑行活动在上下街举办,一万多人来到这里,吃、住、玩,给我们增加了不少收入。”松林村上下街建档立卡贫困户申庆方高兴地说。

“再过几天,镇雄第二届乡村旅游节又将在上下街举办。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申庆方满怀期待。

“扶贫车间”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17日下午,坐落于上下街安置点的“镇雄助嘉服装有限公司” 生产车间内,几十台缝纫机嗒嗒作响。贫困户汪艳埋着头,熟练地忙着手里的活。五岁多的小儿子正在一旁玩耍。

“家门口打工,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平时还能干点农活,比在外打工安逸。” 汪艳笑着说。

“我们村现在有了‘扶贫车间’,很多妇女在家有班上有收入,可以一边上班一边照顾老人孩子。就近就业,减少了外出打工成本,给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增添了他们的幸福感。”松林村支书安燕说,村里很多妇女来这里上班收入很是不错的,熟练的一个月工资有3000多块,刚学的也有2000块左右。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芒部镇党委政府和省委办公厅驻松林村扶贫工作队引进以生产反光背心、反光夹克以及各种安全工作服为主的浙江蓝贝工贸有限公司选址松林村上下街,投资兴办镇雄助嘉服装有限公司,作为反光棉衣生产基地。

今年4月21日,镇雄助嘉服装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并投入生产。目前,该公司已为当地村民带来了51个就业岗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为18人,占35%。根据公司规划,未来,随着企业生产逐步走上正轨,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短期内还将增加50个就业岗位,预计总用工规模为300至500人。届时,将进一步覆盖松林村内有务工需求的村民,并辐射周边村镇,形成较强的产业带动效应,为芒部镇、松林村乃至镇雄县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老地方溢出新风景”。松林村上下街村民组,这个曾经破旧的小村庄,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危房改造、风貌改造后旧貌换新颜,成为一个彝族文化风情浓郁、民族特色游和生态休闲游风生水起的美丽村落。

2015年始以来,镇雄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力量,重点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改善、教育健康和产业就业扶贫攻坚战,全力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本民生建设,大幅改善贫困群众生产条件、生存环境、生活质量。该县的许多贫困村都像松林村上下街一样,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群众搬出穷窝,告别穷日子,住上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如今,镇雄县一个个村庄实现了巨大的变化,迸发出无限的活力。走进这些村庄,你或许会有这样的感受:“美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昭通日报记者 张永刚 云报全媒体记者 谢毅 杨萍 申时勋 刘畅 )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