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人家的扶贫“菜”

 2019-07-20 12:2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扶贫产业向田间地头延伸,扶贫车间群众建在村口——

沿着蓝盈盈的金沙江右岸前进,车子忽而在翠绿中穿行,忽而在高耸的山峦中奔跑,转过竹林公路,一座四面环山的厂房跃入眼帘,这就是永善县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厂址,一个周围9乡镇、51个村贫困群众的扶贫车间,近年来,企业和当地党委政府及贫困群众携手做好一锅企业获利、群众脱贫致富、党委政府省心的扶贫“大菜”。

记者走进车间,百余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漂洗、修整、分级、装袋、抽空、封口等流水线作业,在车间的传输履带上一袋袋美味可口的绿色生态食品陆续出厂,销往全国各地。

接过公司发给的600元6月生产贡献奖,陈通平默默地揣进裤兜,给在昆明读高二的女儿微信转账300元后,默默写了一句话:幺儿,今天领了点奖金,给你转点,放假你回家不?

粗加工车间工人陈通平,今年四十二岁,家住永善县细沙乡阳堡村马路坡村民小组,婚后育有两女一男,2012年6月一场意外的车祸,丈夫殒命,陈通平重伤,近10万元的医疗外债和三个子女,当时最大的才十一岁,最小的六岁,生活的重负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一家人系建档立卡贫困户。

菜人家公司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安排她进入粗加工车间,教会她分级、解刀等技术,为方便她照顾入学的子女,按计件计算报酬。陈通平十分珍惜这个岗位,通过她的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车间生产能手,月工资均在5000元以上。几年下来,她不但还清了医疗外债,还在集镇上购买一套房,三个子女学习努力,成绩都在年级前茅。用一双肩膀挑起了一个家,教育好子女积极、乐观、向上的求学精神,原本在细沙中学就读的女儿,去年被学校报送到昆明一中学就读,现在成绩比以前更加优秀。“云南菜人家给了我这个能够就业的机会,即能让我照顾好家庭教育好子女,又能让我从困境中走了出来!”陈通平说着,又抬头望了望在集镇上新购的房子。

用刀轻轻一切,一根笋尖的第一道工序就完成了。“这是手上轻巧活,我一天切上200多斤不成问题!”阳堡村3组的董显美,一边干活一边说。现在已是厂里数一数二的能手了,操作台上她手中的菜刀在砧板上快速挥舞,只见她左手捏住一根竹笋,从笋子的根部一刀下去正好切成产品需要的结果,不到两秒钟,一根笋在她手里已变成笋片,厚薄均匀,长短适中。小学都没有完全读完的董显美也是苦练出来的,平时别人不加班时她都在厂里,别人切两根她已经切了三根,三年以来她没有白忙活,被厂里评为“车间能手”,工资最高的一个月董显美拿到了6200元,加上家里种植小米辣每年也能增加收入5000元,丈夫外出务工,一家人凭着勤劳的双手甩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

拌料车间的苏宝根,今年48岁了,是公司挂钩的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住细沙乡细沙村河口二组,与其夫育有三个子女,由于丈夫生性老实不善言谈,苏宝根患轻微智力障碍,家庭属当地的典型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菜人家公司开展“挂钩帮、转走访”工作中,了解到她家情况后,动员其到公司务工,苏宝根进入公司后,因不识字做啥也不行,公司安排她到拌料车间派专人刻意培训简单的操作,通过几个月的培训和锻炼,她终于学习成功,成了拌料车间的特岗工人,几年来,月收入都在3200元以上,解决了就业,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摆脱了困扰多年的贫困,一家人其乐融融。

埋头苦干的建档立立卡贫困户刘成兰是公司的一名技术工人,工资按工作量计发,每月在4000元到6000元间不等。同时,她家还加入了合作社,家里有10亩地种上了方竹,方竹全部投产后,竹笋又可以卖到公司里,实现收益,日子真是越来越好过了。“要说贫困,现在也不怎么困难了,主要还是受够了没有知识的苦!今年45岁的刘成兰家住细沙乡细沙社区,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能够到县城就读,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走出的大山,改变贫困面貌。近年来,她从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到技术骨干,从之前的传统耕作到现在的合作社规模化种植,从之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实现稳定脱贫。

近年来,永善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把企业发展与群众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扶贫,实现了企业发展壮大与脱贫攻坚双赢。

“细沙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企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带动产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群众发展产业增产增收吃下了‘定心丸’。”细沙乡党委书记刘正风说。

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以加工竹笋、蕨菜等农产品为主,2017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6200万元,2018年预计工业总产值可达7000万元以上,到2020年末预计工业总产值可达1亿元以上。

雨后的细沙乡黄金村青山环绕、景色宜人。在该村绿山合作社的方竹基地里,一排排方竹幼苗长势喜人,叶尖挂着晶莹的露珠儿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黄金村绿山专业合作社是由该村404户农民共同组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2户。目前,合作社已种植方竹3243亩,预计3年后进入初产期,产值可达800万元左右;五年后进入盛产期,产值可达6000万元以上。

为抓好种植管理,解决基地种植户缺技术、无门路等困难,公司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并出资20万元购买小米辣种和复合肥,向395户贫困户免费供种种植小米辣,发展小米辣示范基地450亩,带动全县种植小米辣7500亩,带动6个乡镇发展方竹种植5万亩。同时,为保证方竹销售,公司还与合作社签订“方竹产业合作协议”,按每市斤不低于2.5元的保护价收购竹笋。合作社每收购1吨鲜竹笋可以获取100元的劳务收益。、

目前,已有包括绿山合作社在内的11个合作社与菜人家公司签订了方竹产业合作协议,深度参与竹产业种植、采收、销售等环节,建立了企业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了企业与合作社共同发展壮大、入社社员稳定增收的“双赢”目标。此外,公司还与25个贫困村签订了10年期“村级集体经济合作协议”,各村将2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入股公司,以保底收入分红的方式获取收益。

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农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机结合,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贫困群众。据统计,公司已带动12456户62655人发展方竹种植,预计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提供就业岗位260个,在细沙乡及周边乡镇吸纳贫困对象159人进入公司务工,月收入在3200元左右,帮助146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工资收入跟在外打工差不多,还可以照顾家人,真是太好了。”细沙乡凉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琴高兴地告诉记者。

此外,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贫困员工子女考取大学进行奖励,重点本科院校奖励5000元、一本3000元、一般本科2000元、专科1000元。同时,积极安排贫困家庭大学生带薪实习。毕业于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杨丹,今年7月来到公司人事部实习,不仅每月可以拿到相应的实习工资,还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企业管理知识。在谈到下步打算时,她表示在实习期满后,将继续留在企业工作。

下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公司各项业务工作,不断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一如既往推进‘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力争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兴巧如是说。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 明 通讯员 陈 洪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