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教体局“321”工作法为巧家东坪控辍保学保驾护航

 2019-07-16 20:02  来源:微巧家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为解决巧家县东坪镇教育扶贫工作瓶颈,昭通市教育体育局采取抓好三个重点,突破两个难点,干出一个亮点“321”工作法,为东坪镇控辍保学保驾护航。

抓好三个重点

抓控辍保学,解决无辍学问题。巧家县东坪镇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及工作职责,实行以“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了县对乡、乡对村、村对组和县教体局对乡镇中心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对村完小及村以下学校的“双线”目标管理机制,实行县区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村民小组、学校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人的“六包”责任制。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和适龄儿童少年、残疾儿童少年、流动和留守适龄儿童少年、残疾人子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特殊群体接受完义务教育,做到零失学、零辍学。

抓好均衡发展,全面实施改薄“20条底线”,解决有学上问题。走进东坪镇的每一所学校,一幢幢崭新的校舍、干净整洁的校园、笔直的旗杆,国旗迎风飘扬、标准的体育活动场地、丰富多彩的图书、标准化的厕所、校园围墙或围栏上的校园文化……按照改薄“20条底线”标准一应俱全。

抓学生资助,解决能上学问题。东坪镇以国家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减、免、奖、补、助、贷”等资助体系,对卡户生做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户脱贫户因学返贫。把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作为重点,精准锁定资助对象。把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作为重点,精准锁定资助对象的资助标准。全面落实“普惠+特惠”“卡内+卡外”“义务教育内+义务教育外”的教育帮扶模式,确保学前教育阶段实施“一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一计划”,普通高中实施“一助一免一补”,中职教育实施“一免一助”,高等教育实施“一助一奖一贷”,中职、高职雨露计划,教育协作就读其他扶贫协作学校,市内涉农专业就读市内中职涉农专业的资助政策落实到户、覆盖到人。

突破两个难点

突破易地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持续发展。在宣传过程中,重点以做好符合条件搬鲁甸卯家湾的学生思想工作,要按照政府统一安排到卯家湾入学、同时带动家长主动搬到卯家湾居住。东坪镇共搬迁学生113名,实行小手拉大手,学生带动家长。

突破职教招生,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实施以扶贫协作学校招生为主、以市内中职学校招生为主,以市外其他学校招生为辅的招生思路,学生毕业后将由学校推荐就业,实现“职教一人、脱贫一户”。东坪镇树叶村杨发淳初二辍学在家,市委市政府选派驻东坪树叶村脱贫摘帽督导员、市教体局教育扶贫办主任黄勇在劝返过程中发现,杨发淳想去昭通练体育,黄勇通过协调,今年5月份将杨发淳送到昭通体育运动学校初中班就读。像杨发淳一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干出一个亮点

自东西协作教育扶贫开展以来,昭通市教体系统主动与广东省东莞市加强教育扶贫协作对接,实行了名师走进昭通、校长跟岗培训、教研队伍跟班学习、职教联合办学、东莞中山选派干部到昭通挂职、实施”1+9”培训、选派昭通职教干部到东莞中山管理培训,采取“请进来”传播理念、“走出去”开拓视野、“送出去”学习技能等方式,推动昭通教育进入快车道。据市委市政府选派督导员、市教体局扶贫办主任黄勇介绍,2017年、2018年,昭通教育扶贫协作工作连续两年获云南省教育厅表彰。(通讯员 施汝春 刘忠奎)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教育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