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昭通苹果丨相思梦里忆苹果 !

 2019-07-13 12:37  来源:昭通新闻网


公路沿线、小镇上、农贸市场,陆陆续续摆满了大筐小箩红彤彤的苹果,形成了一道风景线。

小小苹果,为家乡架起了一道致富桥;红彤彤的大苹果,让世界进一步了解昭通。

离家愈久,思乡愈切。苹果,最能表达相思,时时浮现梦中。

我不禁想起关于老家苹果的一些事儿来。我的老家地处滇东北的一个小镇,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盛产苹果。提及苹果这词儿,它还真和我有一段不解之缘。

那是在20世纪70年代,我刚记事。我们家隔壁有一个农场,果园里种满了苹果,秋天一到 ,金色的苹果就挂满枝头,于墙内探出头来,煞是惹眼。可惜这些苹果总被一道围墙隔离开来。这是饥饿年代,村里一些年轻人总想着法子窜到果园墙脚下,将一根长长的铁镖伸进围墙内,叉果园里的苹果吃。其间,铁镖穿过密密匝匝的叶丛,难免发出簌簌声响,会引来果园里的狗吠。这时,看园的老头便会攀上高枝,大吼一声,叉苹果的年轻人迅速扔下铁镖,溜得了无踪迹。也有年轻人得逞之时,他们把叉苹果的时机选在午饭时候。这时,果园里的老头要提着饭盒走出果园,到一公里之外的食堂去打饭,看园的重任就交给了那只膘肥体壮的狼狗。狗吠声尽管很恐怖,年轻人还是如愿叉到了又大又圆的苹果。我们小孩立于一侧,年轻人会将叉到手的苹果分给我们吃。

我们吃着还有些酸涩的苹果,见年轻人的裤管被墙角的荆棘划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不由得笑了。那时候还没红富士,果园里种的都是金帅。这种苹果倘若水分充足,光照好,能长得又脆又甜。春天花谢之后,星星点点幼小的苹果便会从枝枝蔓蔓间冒出头来,从这时候起苹果就会被村里的年轻人盯上,直至苹果长得饱满诱人。成熟的苹果最能激起年轻人的欲望,他们想尽法子:寻来竹竿、觅来铁镖、自制叉子。叉苹果得讲技巧,力小叉不到,力大会损皮,还会遭来狗吠。唯有适度用力,加上精湛的技巧,才能叉到苹果。年轻人不讲究个啥,到手的苹果往衣服上一蹭,将果皮上的尘抹去,便张嘴啃起来。天长日久,吃苹果的年轻人,肤色渐渐亮堂起来,姑娘们羡慕不已。后来,农场迁走,果园荒芜下来。年轻人没了当年叉苹果的兴趣,无人再隐在墙角用铁镖叉苹果了,青青苹果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

再后来,土地下户,村民分到土地,我堂哥从外村购来一些果苗,在自家地里种起了苹果树。堂哥是村里率先种苹果树的人物之一。他将自家门口的空地松了土、刨了坑、种上果苗,精心呵护。3年后的盛夏,果苗已长大,枝头挂满了圆敦敦的青苹果。个头、色泽、口感不比原来农场果园里的苹果逊色。只不过这时的苹果品种依旧单一,只有金帅。堂哥是个有心之人,便到外地学技术,并带回了新品种。红富士就是那时堂哥引进我们村的。这种苹果个头大、储藏时间长、味美色佳。村民见着又大又红的红富士就眼馋,也学着堂哥种起了红富士。一到秋天,我们村的颜色就多了一种苹果的红,附近田畴的果园就挂满了惹眼的红富士。

要种出丰产的红富士,得花费许多精力。譬如,修枝、施肥、灌水、压枝、喷药,样样得用心。修枝是门技术活,我堂哥每次进城总会买些关于果树栽培的书籍回来看。晚饭一过,邻居就会窜到堂哥家,听他讲苹果栽培技术。倘若冬末,就站在果园里,看堂哥修枝。堂哥心肠热,边讲解边示范。

每年夏天,嫩嫩的苹果长成乒乓球大小,堂哥便在园里支架、搭棚、铺被,白天护果,晚上守林。这时,苹果处于生长期,充满了青涩味。小孩喜欢将这些青嫩嫩的小苹果摘下,用酱蘸着吃,煞有味儿。近年,村民开始在果上套“福、禄、寿、喜”等字样的纸袋。苹果成熟,拆弃纸袋,果皮会留下精美字样,天然生成一样,既是装饰,又是风景,更是一种文化。

苹果一旦成熟,就有卡车开进村子来,泊在果园边,批量收购。种果的人家会请来左邻右舍帮忙,摘果、运送,忙得不亦乐乎。买果的商贩大都是一些外地人,他们也会雇人搬运、装箱,所以,苹果收获的季节,仿佛所有人都到了果园劳作。随着商贩把苹果运到外地销售,我们村的苹果就陆陆续续走出了村庄。村里苹果多的人家可卖三四万元钱,少的人家也可卖一两万,村民的钱袋子渐渐鼓起来。如今,装果的箱也不再是普通纸箱,而是印了“昭通苹果”字样的专用箱,家乡苹果名扬千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路过贵州六盘水市,在火车站遇见一群卖苹果的中年妇女,她们白天卖完大部分苹果,来乘火车时筐里仅剩少量几斤。一问,得知她们是昭阳区小龙洞回族彝族乡的人,每天从昭通乘火车来六盘水卖苹果。她们从凌晨时分出门,到此时,夜幕已降临,她们得赶最后一趟火车回家,翌日再挑些苹果来六盘水卖。我问,这里苹果价格咋样?她们喜笑颜开,说这里价格好哇,我们不光是为了卖个好价钱,主要还是想把我们昭通苹果带出来。这儿的人喜欢吃昭通苹果,说昭通苹果又脆又甜。况且,昭通到六盘水坐火车方便,车站就守在自家门口,比到昭通城卖还方便。说完,她们在暮色中匆匆挤上了回家的火车。见她们回家心切的样,我为她们为了昭通苹果远走他乡、名扬天下而奔波的精神感到敬佩。

如今,在我的家乡,无论坝子,还是山坡,都种植了许多苹果树。当地政府还引导规模化种植,从种苗、技术、化肥、销售等环节给予支持。前年,我回老家,正见一台挖掘机在靠公路一侧的山坡上刨土、挖坑。走近细问,得知这儿的土地都将种植苹果树,主要是让村民的苹果树由零散种植转向规模化种植,提高技术含量,引导产业链发展,拓宽村民致富之路。今年,我又回老家一趟,这些果苗正渐渐长大,青枝、绿叶,在风中簌簌作响,少量已挂果。不久的将来,这里又将是一片苹果的主产地。

走近古老的乌蒙大地,特别是逶迤的昭鲁坝子,不光我的家乡,还有很多村落,都种植了许多苹果树。秋收时节,便能见到许许多多果园,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此时,村民就会放下城里务工的活,在家摘苹果、卖苹果。于是,公路沿线、小镇上、农贸市场,陆陆续续摆满了大筐小箩红彤彤的苹果,形成了一道风景线,引得顾客驻足、购买。苹果树种植多的农户,也会利用互联网将自家的苹果销往外地。当地政府还相继以挖掘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和地方文化为主题举办“苹果节”系列活动,为果农搭建销售平台,让家乡人获得更大收益。

时光飞逝,离家已30余载,当年种植苹果的堂哥已进厂做了保安,可家乡人一辈接一辈依旧种植着甜脆爽口的大苹果。每逢年底,老家亲戚会为我捎来一些苹果,以分享丰收的喜悦。村里在外打工还乡过年的姑娘小伙,返城也会捎上一些苹果,聊解对家乡的思念。苹果,让我魂牵梦绕。回想这些年家乡人围绕苹果所走过的不平凡之路,他们有付出,亦有收获。小小苹果,为家乡架起了一道致富桥;红彤彤的大苹果,让世界进一步了解昭通。

温连华(作者供职于鲁甸县教师发展中心)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