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命名不能丢了文化自信

 2019-07-03 09:22  来源:昭通新闻网

◆杨玉龙

近日,海南、河北、广东等全国多地民政部门列出不规范地名清单,多个建筑物、居民小区等被认定取名不规范,理由包括“怪异难懂”“刻意夸大”“封建色彩”“崇洋媚外”等。

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更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不规范地名损害了民族文化。早在1986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地名管理条例》,对地名进行初步规范。在2016年,民政部也曾专门出台措施,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其中重要一项就是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营造规范有序的地名环境。去年底,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等6部门又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由此可见,地名非小事。

“大、洋、怪、重”地名之所以长期泛滥,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商业逐利效应”,正如媒体报道指出,地产楼盘、经营场所等为了哗众取宠、博人眼球,故意套上“洋气”“高大上”的名字。如果长期纵容这些不规范地名的出现,轻则误导群众,重则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甚至会拉低一座城市的形象,从远处讲还会消解文化自信。

地名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更是城市最直观的名片。毕竟,城市建设不仅需要高楼建筑,宽阔马路,更需以健康的文化为根基。清理“大、洋、怪、重”地名无异于清除城市文化中的糟粕和垃圾。于此,不仅需相关部门重视,也需要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积极配合,以共同推进地名规范,守护文化自尊自信。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评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