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纳支寨:纳支梦 振兴乡村的梦

 2019-06-26 10:18  来源:昭通新闻网

◆通讯员 吴长宽 张清会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所有工程建设和项目实施中,征地拆迁始终是一个老大难的环节。“纳支寨……在开展广场、绿化等建设中,村民不仅出资出力、投工投劳,还无偿拿出土地……”这是怎么做到的?

纳支寨新貌与旧貌对比

带着这个课题,笔者深入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纳支寨村民小组开展走访调查。

淳厚民风孕育团队精神。一进村口,一群人正并排在公路边挖坑。“老乡,这里是纳支寨不是?”“是的,进屋坐!”一位6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热情招呼我们。“你们挖坑做啥子?”“种树,搞绿化。”一对青年男女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你们的地?多少钱一天?”“我们这里的土地全部归合作社规划经营,入股分红,不谈钱的事。退耕还林搞绿化、修沟引水、挖塘养鱼、修养鸡场,只要是本农业社的地,一律不谈钱,村民还要投工投劳。”62岁的村民罗贵才一口气回答了两个问题。

48岁的罗金武是纳支寨人,同时也是果珠乡联系高坡村的干部,正在指导挖坑种树。看到笔者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便敏感地问道:“你们是记者?”随即把大家引到社长徐明轩家。

彝族老人徐明轩看上去身体还很硬朗,手持一根长烟杆端坐在一条小凳子上,正在抽叶子烟,同时和身边的一个相对年轻点的老者说话。这老者叫徐明奇,比徐明轩小8岁,今年67岁了,是纳支寨的“双语”老师,除用汉语教学外,还能用彝语传承彝家文化。徐明奇说,纳支是彝语,纳是手,支是手指,纳支是亲密无间的意思。纳支寨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历史上,曾多次被土匪侵袭。在清朝同治年间,一股匪患想抢占这块风水宝地,把整个纳支寨围了个水泄不通并强力攻击。由于纳支人紧密团结、英勇抵抗,导致匪患久攻不下,既废钱粮又损兵丁,最后只得败兴而归。从此,匪患不敢再来侵犯,周围的人也更敬重纳支人,以为是“大拇指”。于是,纳支寨的含意便延伸为“大拇指”居住的地方。

夜光下,纳支人载歌载舞

党员引领促进合作成功。徐明轩家住一幢五立四间三层楼的洋房,风貌和全村的统一,是彝族传统村落模式。门窗上粘着汉彝并列的大红对联,其中一幅是“瑞雪弄春回大地 国泰民安喜朝晖”横批是“江山多娇”看上去很喜庆。柏油路从门前经过,越过公路是一个半八卦型的鱼塘,塘口有白花花的活水不断注入,塘边镶嵌着縢状栏杆,塘里有很多三、四斤重一个的中华鲟或甲鱼。连接着鱼塘的是一个宽敞洁净的文化广场,广场主要由文化活动场和篮球场两部分组成,广场边有草坪、绿树、文化墙,文化墙上是汉彝并排的红色标语“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奏响攻坚集结号 全民同心摘贫帽”。

当笔者问及许多细节时,老社长请出了他的儿子徐国勇来助阵。徐国勇是群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对纳支寨的大事小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说,纳支寨村民组位于高坡村西北部,距高坡村委会1公里左右,属高坡村古彝族村落,所有住户均为彝族,民风淳厚,有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蕴。这里平均海拔1300米,共有耕地461亩,林地、荒地812亩,全部分布在山上,最远的有4公里多。长期以来,这里的农业生产全靠人力,投入大、收入小,一直是果珠乡较为贫困的自然村,过去连找媳妇都难。现有人口83户3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51人,贫困占比近半,虽然已于2017年脱贫出列,但离小康水平还很远。

徐国勇初中毕业,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前常年在外务工,尽管没找到多少钱,但增长了不少见识。看到高坡村脱贫出列,他在高兴之余,意识到村民仅只是脱贫而已,距离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路途还很遥远。

在2017年贫困户脱贫的标准中,有“贫困户至少要加入一个专业合作社”这个条款,而且很多地方都是引进老板投入、组织贫困户利用贫困扶持资金入股发展产业,以期让贫困户找到一个可以持续分红增收的产业,结果迟迟见不到分红或分红微不足道,令老百姓十分失望。

通过分析发达地区有成功案例的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纳支寨多数劳动力在外务工、边远坡地大面积撂荒的实际,徐国勇“自己组建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乡村观光旅游业,带领彝族同胞抱团发展”的想法逐渐形成并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以及驻村工作队的认可和支持。在村委的组织领导下,纳支寨成立了群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的章程及方案规定,纳支寨全体村民以土地入股,土地全部收归集体,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合作社产生效益后,村民按入股土地占50%、人口占30%、合作社占15%、村集体占5%的比例进行分红。

包括徐国勇在内,纳支寨一共有4名党员,他们是纳支寨的中坚力量。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他们分头到农户家宣传组建合作社的初步方案,征求大家的意见或建议,希望全村民组的83户农户特别是其中的39户贫困户都能把土地使用权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入股分红。徐国斌家、吴学会家、陈启乾家、徐国庆家、徐国相家、安开碧家、卢华声家……有80%的人家积极支持,有20%的人家持观望态度。通过反复做工作,最终83户人家都加入了合作社,并且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了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和监事会,年轻力壮、热心肠、有见识的共产党员徐国勇当选为理事长,党员徐国东当选为监事长,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主徐国相、徐国敏、陈啟乾当选为会员。

建设中的彝族民居

“理事长,你们的合作社为啥取名‘群雄’呢?”徐国勇应声答道:“群众雄起的意思,大家事大家办所以必须雄起。”

怎样才能让群众雄起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要成立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明确职能职责、制定奖惩措施和村规民约。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由村民选举产生,徐国勇当选为组长,徐国敏、陈启贤、徐国兵、徐国相、徐国庆、罗永才、徐国东7名村民当选为成员,领导组主要负责纳支寨的日常事务,各成员负责监督落实房前屋后卫生及操家理务。为实现全民参与、全民致富目标,领导组把纳支寨的83户人家按区域分成7个小组,分别由7名组员负责联络和监督,全村民组实行“网格化”管理,一家也不撂下,并且定期对各区域农户操家理务、提升人居环境、投工投劳参加公益事宜的业绩进行通报表彰或处罚。

为不断提升纳支寨村民的文化素养和法制观念,纳支寨举办了双语培训班,每天下午7:30至9:00对在家的村民进行培训,每周请乡领导或派出所长给村民上一次党课或法制课。“双语”老师徐明奇说,培训分室内课和室外课两类,室内课主要是政策传达和解读、彝族文化传授;室外课在活动广场上进行,平常主要是教唱或练习彝族歌曲、教跳或练习彝族舞蹈,在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就教唱红歌或革命歌曲。

良好开端预见乡村振兴。“思想统一了、力量凝聚了,事儿就好办了。鱼塘建好了,要抓紧挖沟渠、安水管,引水注入鱼塘,参加劳动的人多达300多,两天两夜就完工。”徐国勇说,2018年以来,纳支寨整合百村示范万村整治及传统建设项目资金,投入158万元,并通过党员干部宣传发动,带头带动筹资筹劳,实施住房风貌改造83户3120平方米,新建彝族风格文化活动广场1270米,完成绿化1927平方米,建设草坪1860平方米,硬化户间道6860平方米,种植行道树430棵,安装路灯53盏,建成公厕一个25平方米、垃圾收运房20平方米及焚烧池1个,安装垃圾桶6个,完成户厕旱改水卫生厕所83个户,铺设污水处理管道3000平方米,建设污水处理池60立方米。村民徐国兵说,连户路和活动广场一天打扫1次、三天清洗1次,屋内家私摆放整齐、厕所入室、卫生干净,污水管埋到地下,垃圾分类焚烧或深埋,家家都过上了路通、水通、电通、宽带网络通的日子,群众安居乐业。

活水倾注的鱼塘

徐国勇信心满满地说,通过整合产业资金、涉农资金及农户贷款,我们已种植方竹750亩。计划建4个鱼塘共占地6亩,每年产鱼10万斤,已建成的2个鱼塘里的中华鲟和甲鱼有三、四斤重一个了。在建的蛋鸡养殖场占地70亩,今年计划养殖蛋鸡12000只,2020年规模扩大到50000只。群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与镇雄陌上风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招商引资意向协议,招商1000万元,打造彝族文化、建设生态农庄,发展乡村旅游业。此项目建成后,纳支人就住进了花海,纳支寨的民房将变成酒店、餐馆或旅社,竹笋、果蔬、鱼将变成摇钱树、聚宝盆。前来旅游观光的人白天或畅游花海、或垂钓塘边、或学唱彝歌跳彝舞,就地讨菜做饭、打鱼汆汤,晚上就住在民居,分享世外桃源的生活。

通过电话采访果珠乡党委书记杨才章得知,镇党委政府很支持纳支寨的做法,认为这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目前,纳支寨的党员是挂靠观音岩党支部的,乡党委将在纳支寨建立党支部,加强组织建设和领导。市自然资源局驻高坡村工作队长周淞认为,纳支寨的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除1户是因学致贫以外,其余的都是因病或缺技术致贫的,这种整合土地发展种养殖业和乡村观光旅游业的模式切合实际,顾全大局,前景可期。

土地交由合作社经营了,村民目前的收入靠什么呢?纳支寨的社长徐明轩说,县里组织劳务输出,纳支寨家家都有人外出务工。土地入股后的前3年,纳支寨村民的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产业建成后,村民将逐步返乡就业。

交谈中,徐国勇算了一账。按产业发展规划,鱼塘和蛋鸡养殖场将在今年9月建成,方竹5年后进入丰产期,产业建成后纳支寨的年净收入可达248万元(其中,鱼塘收入可达37万元、蛋鸡养殖场收入可达36万元、方竹产业收入可达175万元),人均纯收入每年至少可达7600元,加上乡村旅游业收入,纳支寨村民的小康生活指日可待,到时,人们将主动向纳支人伸出大拇指。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镇雄 70周年 见证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