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发展跑出“加速度”!均在这些事上凸显~

 2019-04-25 09:43  来源:昭通新闻网

◆云南日报记者 蔡侯友 沈迅 谢毅

两个贫困县摘帽,195 个贫困村出列,34.64 万贫困人口脱贫,开创了改革开放 40 年来昭通减贫事业的崭新篇章;全力培育苹果、马铃薯、竹子、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70万吨水电铝一期工程投产运营,旅游收入增长46.2%,产业突围迈出坚实步伐;镇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在建里程、投资完成额均位列全省第一,渝昆高铁、昭通新机场开工在即,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省……

2018年的昭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坚持精准方略

扣好脱贫攻坚“四粒扣子”

你家有几个孩子,孩子上大学一年要支出多少钱,有没有稳定的收入,建房花了多少钱,建房得到了多少国家政策补助,摆脱贫困有什么办法,脱贫后又有什么打算……”

为扣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巩固提升“四粒扣子”,确保扶到点上、根上,按照“133”工作思路和“双统领、双保障、双推进”工作要求,昭通精准把控每一环节,切实做到“量身订制,对症下药”。

为扣好精准识别“第一粒扣子”,在 2017 年通过精准识别回头看锁定27.5 万户 113.37 万贫困人口基础上,2018年,全市按照“实事求是、应搬尽搬”的原则,紧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六类区域,又精准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8.44万户36.1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30.7万人、同步搬迁5.48万人。按照“进城、入镇、进厂、上楼”的思路,积极探索中心城区安置、县城安置、保障房安置、中心集镇安置四种模式,大规模实施跨乡、跨县搬迁安置,让贫困群众一步实现由农村到城市、农民到市民的跨越发展和历史性转变。2018年,全市13.1万贫困群众搬入新家园,占全省54.5万贫困群众的24.4%。

为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扣准“第二粒扣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昭通科学制定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和县级项目库,以到人到户的精准帮扶确保户脱贫、村出列,以高质量的村村清、户户清确保整县摘帽。

为 扣 好 精 准 退 出“ 第 三 粒 扣子”,昭通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正是在这样的标准要求下,2018 年,威信、绥江两县在省级第三方考核评估中,贫困发生率分别为1.11%、0.76%,分别比 3%的国家标准低1.89和2.24个百分点。

“脱贫是基础,同奔小康才是目的”,当前,昭通正以“百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为载体,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脱贫的乡村从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入手,扣准巩固提升“第四粒扣子”,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三产联动

产业突围迈出坚实步伐

4 月的昭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浇水、剪枝,昭鲁坝子海升苹果基地一派忙碌。祖祖辈辈种植马铃薯、玉米的丘陵缓坡地上,一排排矮砧密植苹果树蔚为壮观。

正在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的昭通海升公司技术员王澎涛告诉记者,采用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嫁接出的果树当年开花、次年结果、3 年丰产,与传统种植相比省力 50%以上,还省地、省肥,便于滴灌节水,亩产值是传统果树的一倍以上。

昭通是我国南方优质苹果种植基地,2016 年昭通苹果荣获“2016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2018 年又被评为云南省 10 大名果之首。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种植方式制约昭通苹果产业的发展。在海升集团的示范带动下,2017年昭通规范化、规模化新植苹果11.8万亩,改造老果园 31.57 万亩,2018 年全市苹果销售均价较上一年翻了一番。

2018年,昭通市坚持“老产业+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新产业”思路,借鉴云南烟草发展成功经验,确定了苹果、马铃薯、竹子、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倡导各乡各村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之路,并按照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的要求,着力提高组织化水平,昭通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取得革命性的突破。

昭通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煤炭、烤烟、水电一直是昭通工业的“老三样”,但金沙江上已建成的向家坝、溪洛渡两座世界级巨型水电站为昭通发展工业提供了充足的清洁能源。根据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能源牌”要求,围绕打造中国绿色水电铝加工一体化和“滇东北铝谷”的目标,昭通依托丰富的水电优势,出台绿色能源招商引资政策,科学布局、全力推进工业园区规划修编及省级工业园区重新申报认定,加快以水电清洁能源和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产业发展步伐。2018年,总投资65亿元、年产电解铝70万吨的昭通水电铝一期一段已全部投产,二段已具备投产条件,三段电解槽基础完成 90%,昭通新型工业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望帝故里·秋城昭通”。地处南方古丝绸之路双向大走廊节点和我省“北大门”的昭通,气候宜人,古韵悠扬,人文厚重,已成为人们避暑游玩的好地方。2018 年,昭通旅游喜事连连:荣获全国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称号、云南唯一户外郊野绿道——昭璞绿道建成、新增5个3A级旅游景区、“苹果之城·秋韵昭通”展销大会举行、“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板块上线运营……

着力打造好“三张牌”,三产联动,重点突破,2018 年,昭通产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坚持补强短板

交通先行夯实发展基础

2018年,昭通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成绩斐然:6月26日,历经近两年的建设,总投资71.5亿元,全长51.25公里的镇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昭通有了首条连通贵州的跨省高速公路,镇雄160万人告别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12月30日,历经3年多的建设,都香高速公路六威(昭)段建成通车,从贵州六盘水、威宁县城到昭通车程分别由原来的5小时、2.5小时缩短至2小时、1小时,我省又新增一条出省大通道,从昭通经贵州毕节到镇雄实现全程高速,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2.5小时。

2018年,昭通境内格巧、昭乐、宜毕等9条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59亿元,高速公路在建里程、投资完成额均位列全省第一,在“高速公路能通则通工程”中跑出了“昭通速度”。

在全力推进 12 条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同时,2018年,昭通全市提级改造国省干道 713公里,贷款和争取上级资金支持101.7亿元,重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硬化1.13万公里自然村公路,实现所有行政村公路硬化和通客运全覆盖,全力实施 50 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公路硬化全覆盖。

除高速公路外,2018 年,成贵高铁威信、镇雄段正加紧铺轨,昭通即将迎来高铁时代;昭通机场新开通杭州等 4 条航线,除昆明外,已开通至北京、广州、西安、重庆、杭州、西双版纳等省内外10多条航线,旅客吞吐量达到35万人次,随着水富港扩能改造一期中嘴作业区投入使用,昭通综合立体交通优势逐步显现。

为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用水,2018年,大力实施骨干水源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市82.53万贫困群众饮水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开展“百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在累计改造农村危房61.39万户基础上,启动建设特色示范村庄 206 个、干净整洁型村庄 1.16 万个,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完成“全面改薄”校舍161.83万平方米,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彻底告别危房,11 县(市、区)2019年可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创新办学模式和机制,引进云师大附中联合创办镇雄县分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健康扶贫力度,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 486 个,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全覆盖,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落户昭通。

随着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变为现实,全市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手记

成绩来之不易

蔡侯友

实 干 成 就 伟 业 ,奋 斗 充 满 艰辛,2018 年,昭通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昭通是我省和国家确定的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133.6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23%;贫困发生率为25.71%,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6.99个和10.22个百分点。通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2017 年底,全市贫困人口由2016 年的113.67 万人下降到 87.41 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8.83万户37.65万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繁重。

面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弱小、基础设施薄弱、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等“如鲠在喉”的短板,以及营商环境不优、引资引智不够、项目落地不力、发展活力不足、工业经济补短板求突破还未迈出坚实有力步伐等“如芒在背”的问题,2018 年,昭通全市上下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在严峻形势下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谱写了昭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丽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