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 四十年

 2018-12-27 14:27  来源:昭通新闻网

◆张祥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的爷爷、父辈,以及我和儿子,我们有幸见证并参与了这场举世瞩目的伟大改革,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腾飞和生活的改善。四十年、四代人,生活、工作、追求和回归,共同串起了我们伴随改革开放进程而产生的一些美好回忆,时刻萦绕在脑海、停留在心中,久久不能忘却。

生 活

我的家乡镇雄,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小城,一个在改革开放许多年后才焕发生机的小城市。爷爷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那是一个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生活水平极度低下的时代。当时,国家风云变幻、山河破碎,爷爷这辈人打小就没有受过教育,唯一的想法就是活下去。小时候听爷爷讲,他长大后就一直为了生活在奔波,曾经挖过煤、捡过粪、拾过荒,什么能够养活自己就干什么。我们家里一共有5亩山地,云贵高原的山地是非常贫瘠的,只能种点玉米、马铃薯之类的农作物。那时候的玉米、马铃薯就是养活人的食粮,也是全家人生活的依靠。年份稍好的时候,五亩地生产的农作物基本能养活一家人,年份不好时,山上的野菜、野果以及一切能吃的东西,就是一家人生活的主要依靠。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上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满足于温饱要求,在吃饭上有了更多的追求与奢望,但在爷爷那辈人的眼里,只要每日能够吃上一顿包谷饭就已经很满足了。记忆中的爷爷,很瘦,只有70来斤,不高,只有一米六几。现在回想起来,爷爷很瘦不高,也许就是生活贫穷、物资匮乏的缘故吧。

工 作

到了父辈,他们逐渐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改变,这种改变也助推了我们下辈人的改变。爸爸在父辈中排行老三,家里一共有兄弟姐们7人。在那个年代,家里面有7个兄弟姐妹的家庭,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特别富裕的家庭,另一种是特别贫穷的家庭。很明显,我们属于后面一种。要想改变命运,就只有奋起读书。这是我的父辈给我灌输得最多的观念。

我的二伯,打小就喜欢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我们村里第一个考上中专的农村人,多少年后村里人一直还拿二伯考上中专的事教育不读书孩子,希冀自己的娃娃好好读书、改变命运。中专毕业后,二伯被分配到邻县畜牧局工作,从此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爸爸读书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在神州大地弥漫开来,受此影响,学习很好的爸爸辍学走上了经商的道路,但由于性格正直、格局不大的原因,爸爸直到现在都没有把生意做大做强,经商收入只能勉强够一家人的基本开销。

到了四叔上学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用“揭不开锅”来形容那时候一家人的生活再恰当不过了。越是困难,越能激发人的欲望。那些年四叔为了读书,不吃饭、忍着饿,是最司空见惯的事。皇天不负有心人,四叔最后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了一名中学体育老师。

五叔是父辈中最具才华、最有潜力的一个,本应该在读书上有一些成就和功名的,但由于自我性格执拗的原因,最后也放弃了,并和全国大多数人一样,去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闯荡,并小有一番事业。

六叔和小叔,在众多大哥们的指引和资助下,学习上从不敢怠慢,最终也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现在回想起来,知识和技能就是改变父辈们命运最根本的东西。有了知识,父辈们才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面貌,实现了农村到城市的跳跃;有了知识,我的父辈们才有了闯南走北的勇气,融入并参与了改革开放这一场盛世改革、旷古伟业。虽然我的爸爸没有叔叔们那么活跃,但依靠勤劳的工作,我们家在新世纪后也先后买了摩托车、电视机、洗衣机、沙发、手机等农村新鲜物件,享受到了国家改革开放释放的红利。

追 求

2008年起,我又感受到身边有了不一样的变化,追求成了大家的共同目标。我们这一辈的兄弟姐妹们对改变命运的想法更大胆了、更直接了。高中毕业后,父母一直劝说我在云南读大学,但为了接触到更多的东西和理念,我最后选择了就读江苏的大学。弟弟妹妹们紧跟我前进的步伐,也纷纷离开云南,远赴北上广念书求学。大学毕业后,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父母都希望我们留在云南工作,方便照顾家庭。但为了“诗和远方”,我们又再次挥别故土,选择遥远他乡。关于我们这辈人读书和工作的事,我的理解是——这是新时代年轻人的追求,怀揣并要实现的梦想与理想。工作以后,大家渐渐地在精神层面有了更多的追求,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旅游。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国外旅游成了国人时髦的追求。兄弟姐妹们也不甘落后,除了短期国内游外,国庆、春节还跨过山和大海,穿过人潮人海,到了香港、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地旅游,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享受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和益处。

这时我的父辈们,也变成了有追求的人,穿着上讲究质地优良、款式多样,吃饭上追求食粗吃杂、营养均衡,居住上讲究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出行上要求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生活上崇尚简单舒适、悠闲自得……这一切发生改变的根本就是改革开放。几十年前,父辈们从没有有过这样的奢求与欲望,他们的本分就是伺候好地里的庄稼、有一份稳定工作。他们相信,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大门的不断打开,更多的红利、福利、便利将惠及到我的父辈们,让他们再一次发生改变。

回 归

2016年,我的儿子出生了,我们家迎来了四世同堂。今年的某一天,我和妻子在收看中央电视台一部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记录片的时候,妻子对我说:“儿子这辈人,估计永远也感受不了我们这辈人乃至以前几辈人所有过的经历。”我回答:是啊!父辈们的经历,就是一部改革开放的纪实片,我们只能去感受,不能再回到从前去体验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归,我认为就要重新审视初心、叩问初心,回到最初的立意上、最初的想法上、最初的打算上,才能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有所作为、有所担当。今年7月起,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带着儿子,开着车,到乡下农村转一转、走一走、看一看,共同寻找我们曾经遗失的美好和回忆。今天的中国,很多人选择了回归,一大批专业人才选择回国创业,一大批项目选择在中国落地,一大批开放政策逐渐深化,一大批农村新型项目不断上马,为推动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不竭动力。

四十年中国,沧桑巨变;四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焕发生机。作为13亿人民中的一员,我们有幸是见证者、参与者、践行者、推动者。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一定不会辜负这个最好的新时代!

(作者供职于成都市铁路公安局)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文学 40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