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

 2018-11-18 11:13  来源:昭通新闻网

◆张光英

阿巧走的时候,他没在她身边,她也没在她身边。一个是她的恋人,一个是她的闺密,两个都没能向她告别。那个男人,终因家庭反对的原因,没能在阿巧病入膏肓的时候,守在她的床前,哪怕是递上一杯水。而多少个夜晚,在闺房中窃窃私语到天明的好友阿英,也因家中突遭变故而没能在死神带走她的时候,看上一眼。

阿英的脑中,永远都映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宽阔的高尔夫球场上,一个穿着运动服、戴着遮阳帽的女孩,奔跑着,忙碌着,小巧的身段与敏捷的动作,让她看起来那样阳光,那样洒脱。那便是阿巧,一个在大家眼中温柔大方的女孩儿,算不上漂亮,但她的见多识广总让她显得生气勃勃,谈吐优雅。

那个时代,没有手机。一个BP机,就是最前卫的通信工具。买得起的人,毕竟也是少数。座机通话,对于十八年前的昆明,不是问题,但边远老家的乡下,就难找一部电话了。接个电话,非得预约好时间,跑老远的人家去才能实现。因此,阿巧和阿英的通信方式还是写信。信中阿巧娓娓道来:“我爸爸在铁路上做工人,我在一个高尔夫球场当球童,有时遇到一些大方的玩家,会给一些小费……他去四川打工了……”洋洋洒洒,心中有对老家好友的想念,更多的是借此机会,也倾诉对那个让她柔肠百转的人儿的相思之意。“他姐姐非常反对我们好,但他说只喜欢我……”这时的阿英,就是她最忠实的听众。

阿英最了解他们的感情——两人同班,初中毕业后,就心有灵犀地谈起了单纯的恋爱。在阿英心中,他们是最般配的。但是男方家里不这么认为,一句话,阿巧就是不配他。

阿英那时候在读师范学校,阿巧则在昆明当“球童”。

时间缓慢而曲折地流淌。好久没有阿巧的来信了。她兴许是太忙了,阿英想。终于有一天,阿巧突然出现在阿英面前。意外的欣喜中,在坐上大班车去阿巧家的颠簸的山路上,阿英看见阿巧的样子却是不同寻常:阿巧的脸上分明长满斑斑驳驳的黑痣。

“你脸上怎么有这么多痣?”憋不住,率直的阿英直接问道。

阿巧的笑脸,顿时凝固一下,但只是瞬间:“生病了。”淡淡的。

大大咧咧的阿英没有多想,应该不是太严重,不然阿巧怎么还这样不动声色呢?

同以往一样,两个闺中好友,继续在阿巧奶奶虽简陋但干净整洁的小茅屋里,在黄泥巴糊成的炉子上,支上一口小铁锅,舀上一大勺猪油,把几个大洋芋“唰唰”削去皮儿洗净,“呲溜溜”顺着锅沿滑下去,不一会儿,满屋飘起了土豆诱人的香味儿……宁静的夜晚,两个小小的人儿,在煤油灯的闪烁中,聊曾经共同的校园时代,聊离别中的经历,聊小女儿家不为人知的秘密……

后来阿英知道,那是阿巧生命倒计时的20来天,阿巧患了肾病,天价医疗费用让她只能回家寻求“土方”治疗。

短暂的相聚,阿英家里突发了变故,她继续在困境中继续自己的学业,顾不上别的。

国庆假期阿英回家时,家人告诉她:阿巧已死。

那一年,阿巧的生命之钟,永远地停在了22岁的终点上。阿英的20岁征程上,也永远刻下了这一笔。

长大了的阿英常常问自己:如果阿巧活着,如果在现今这个时代,有公益赞助,有新农合,有大病救助等等优惠政策,她如鲜花般的生命,是不是可以再绽放得久一点?

(作者供职于镇雄县鱼洞乡政府)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文学 40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