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春风徐徐拂 绿水青山渐入眼

 2018-10-18 10:03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明

打开店铺,严刚把公平秤搬出来,搬出了他十年来一直诚信经营老字号的黄华花椒收购商的招牌。晨雾还未散尽,苍翠的金沙江右岸热气腾腾,店铺外摆满了附近群众的背篼或摩托车,隔得很远就闻到花椒的清香……

9月初,花椒开始大量采摘后,每天成群结队赶来的椒农,把装满花椒的口袋摆上严刚的公平秤后,燃起一支烟,才会慢悠悠地问:“今天花椒收(购)价多少?”验货、称重、算账后,接过钞票,一桩买卖在笑声中完成。

作为溪洛渡水电站第一批移民安置对象,严刚凭借当时的移民安置款,借助移民后扶产业计划,完成了从一个无业青年向小有资财的、当地人俗称“老板”的角色转换。 

站在四层楼的小洋房上,指着淹没在水下的黄坪村,严刚感慨万千地忆起往事——

2008年,溪洛渡水电站施工区和淹没区移民政策出炉,21岁的他怀揣父亲给的第一笔安置补偿费5万元,开始经营本地盛产的橘子、砂仁、花椒等农特产品,因为不懂市场规律,大买小卖的他,很快陷入资金和保鲜等难题。

严刚的个人事业与移民后扶产业还是发生了一点不和谐。

那一年,他亏得一塌糊涂,望着缓缓流淌的金沙江和漫山遍野的橘子园,5万元打了水漂。才开始创业就遭遇当头棒喝,严刚几近奔溃,在规划新建的朝阳移民安置点原址上,严刚愁肠千结,一个人孤独游走。

日子还得继续,拜访花椒种植户和花椒收购商后,严刚终于开窍——花椒、橘子、砂仁等农产品市场结构不同,稳定的供货渠道才是王道,他到四川、重庆市场走访,到各地的干货市场找卖方了解,终于有几名经销商心动,答应第二年合作收购,由他代供货。

与此同时,溪洛渡水电站淹没区移民后扶产业逐步启动,在黄华境内规划并实施了数万亩的花椒、橘子、砂仁种植,并有一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的配套工程陆续开工,伴随着这些移民民生事业的推进,金沙江右岸水位线之上的产业升级也拉开序幕,一个个绿色生态种植产业开始发力。这些移民后扶产业项目与永善整体规划的金沙江热区生态产业开发不谋而合,优势互补,永善境内的沿江乡镇,部署了诸如枇杷、葡萄、白桔、脐橙等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连片的绿色生态产业。

2012年入夏,严刚找亲友筹借了十万元,专门用以收购花椒。把好货源关,严刚收购的花椒质优价廉,经销商很满意,虽然这一年没有赚到多少钱,但严刚得到经销商的认同。2013年,大批的客商要他代为收购,给他一点小差价,他的出货量越做越大。2014年起,他租门面进行大收购,收购的品种也从花椒逐步扩展为当地的橘子、砂仁、核桃、板栗等特色产品。

几年过去了,伴随国家移民后扶政策的落实以及交通等基础条件的改善,严刚以诚信、勤劳的经营,在金沙江右岸昭通境内最大的移民安置点朝阳社区买房换车,生意逐渐做大做强,也成为金沙江右岸远近文明的“花椒收购王”。

严刚以及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逐步改善,源自昭通长远布局的金沙江产业开发计划,也得益于国家对金沙江移民后扶产业计划的循序推进,这些绿水青山的生态产业,一步步筑起了永善的绿色经济长廊。

自2006年7月1日起,国家对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实行了力度空前的后期扶持政策,昭通移民后扶工作随即拉开序幕。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有效地改善了全市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移民群众的后续发展。

站在安置万余名移民群众的朝阳社区集中安置点,黄华镇副镇长曾志刚脱口而出介绍了黄华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全镇种植花椒5.3万亩,总产值31500万元;种植脐橙4000余亩,投产2312余亩,年产值6523万元;种植柑橘1776余亩,年产值4050万元;种植枇杷1000余亩,年产值900万元;种植砂仁3.2万亩,产值16500万元……曾志刚说,目前正在打造了金寨桔园特色农业庄园800余亩、花椒提质增效示范样板14个,马铃薯规范种植示范样板200余亩,下一步将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实现“党支部+专业合作社+企业”的抱团发展思路,实现村村有产业,村组有特色的集体经济良性发展,以企业发展带动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带动大户,大户示范带动群众发展理念

这些只是永善结合移民后扶的一个缩影,永善的花椒、脐橙、核桃、枇杷等十余个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产业,在10年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后,已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这些金沙江热区产业每一个年产值均超过亿元,真正成为移民群众的致富金果果。

时光回溯,一个个产业的兴起,一个个民生项目的实施,映衬着昭通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循序推进。昭通市移民开发局提供了一份详实的移民后扶产业推进数据——目前,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的各型水利水电工程共481件,实施移民搬迁安置18.26万人,共核定移民后扶人口117003人。已累计兑现后扶人口直补资金5.19亿元,实施移民后扶项目1092个、投入资金14.59亿元。通过后期扶持政策的落实,有效地解决了全市11县区48个移民村组的安全饮水问题,改善了587个移民村组近600公里的道路交通状况,改善移民住房面积近30万平方米,开发土地3300亩,全市近50万人次受益,其中受益移民达13万人次。

大国崛起,民生为重。通过直补资金的发放以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种养殖产业打造、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等一大批后扶项目的实施,使“两区”(淹没区和影响区)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得到初步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对保护移民权益、维护库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行后扶政策受到了广大移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