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诊器到磁共振成像系统,昭通三家医院在改革奋进中崛起……

 2018-10-16 10:57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广玉

9月14日,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殷名芳直到下午5时才为最后一个病人诊断完病情。他头发斑白,脖子上挂着一个被磨得锃亮的银灰色的听诊器,他向记者述说了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40年来昭通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

100年前,昭通人看病主要是通过中医治疗,没有医院,只有中医诊所,治疗程序是开方、抓药、煎药、服药。1902年,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在昭通成立福滇医院,成了昭通首家医院。昭通解放后,福滇医院于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改名为昭通专区医院,1973年更名为昭通地区人民医院,2001年10月更名为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殷名芳是原四川万县人(后万州划归重庆),1964年10月从昆明医学院(后改为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昭通专区医院工作。据殷名芳回忆,当时,医院只有外科、内科、儿科、传染科和妇科5个科室, 200多名职工。诊断病情的医疗设施一般是使用听诊器,大型医疗设备只有一台功能简单的放射机,看病主要靠询问病史和体检,诊断不准的病情只能打开腹腔或者胸腔验证,检查病情的周期很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医院的发展和变化很快,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了CT、B超等设备。现在,医院有了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全数字化平板式大C臂血管造影机(DSA)、64排128层高速螺旋CT等许多他叫不上名字的先进医疗设备,现在年轻的医生都很少使用听诊器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提高了他们的诊断效率。” 殷名芳不无感慨地说。殷名芳使用听诊器习惯了,一直挂在身上。

该医院才成立神经外科时,医生就殷名芳一个人,现在神经外科已经是一个拥有十六七名医生的科室了。最初,殷名芳每个月的收入42.5元,现在每月10000多元。经该医院特批,今年81岁的殷名芳仍然没有退休,在神经外科门诊工作。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占地面积230亩,现共有临床、医技、行政科室67个,有职工2193人,各种生命体征监护仪等医疗设备数千台(件)。医院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昭通市临床检验中心、昭通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120”急救中心、血管微创治疗中心和肿瘤综合治疗中心、职业健康体检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司法鉴定中心、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基地、昭通市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承担着我市及相邻川、黔地区600余万人口的医疗救治、康复和保健任务。

和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样,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同样经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1973年5月,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该院建院之初,仅有职工30人(由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及原联合医院纳入国家编制的部分人员组成),位置偏远、道路泥泞、人员紧缺、设备简陋、药品不全,但仍然全力搞好繁重的医疗工作,还兼医训班的培训。该医院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曾先后命名为昭通市人民医院和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01年撤地设市后更名为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隶属昭阳区管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由弹丸之地发展到现今占地19773.8平方米,业务用房36942平方米,拥有螺旋CT、核磁共振、钬激光、等离子电切镜、腹腔镜等医疗设备先进、科室配备齐全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目前,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昭通市卫生事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全市拟建两所2000张病床的区(县)级综合医院。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昭阳区拟建2000张病床的综合医院之列。该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已征得土地403.7亩,于2018年7月28日开工建设,现已完成基础和地下层施工,正在进行主体建筑施工。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昭通医疗事业迈入发展的快车道。1981年,昭通市中医医院挂牌成立。当时,这个连住院部都没有的医院,目前已经发展到占地47.8亩,建筑面积54758平方米,现有职工近1300人。市中医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云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多家省级医院的联盟医院。该医院副院长合雄说:“下一步,昭通市中医医院将创建实力、魅力、和谐和生态中医医院。”

历经风雨沧桑,从听诊器到磁共振成像系统,昭通三家医院在改革奋进中崛起,其发展和变化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医学、医疗的发展变化,使昭通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医疗成果。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改革 40年 讲述 见证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