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他乡还好吗?】大岭山帮扶威信县:劳务经济为威信的如期脱贫撑起半边天

 2018-09-15 10:3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系列报道(三)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静涛 文/图

副县长任协作工作组组长、组员是各乡镇班子成员,威信县驻东莞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组的人员组成的确是“高配”;去年10月至今带出3028名老乡到东莞,工作组的工作的确是卓有成效;除因入职身体体检不合格正常返回的,输出的劳动力稳岗率超90%,工作组为务工人员稳定岗位确实想尽了千方百计的办法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在东莞22个镇(街)对口帮扶昭通六个县区的帮扶协议签订后,威信县及时反应,主动作为,在去年11月20日就组建工作组,在大岭山组团3镇(街)的支持下,双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劳务扶贫,通过劳务协作给广大贫困群众找到了一条零投资、立竿见影的脱贫路子。

( 张林武张发银在永鹏家具厂做包装工作)

“工作组是咱老乡们的坚强靠山”

威信县驻东莞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组组长龙先云记得很清楚,去年11月20号,他接到带第一批129名农民兄弟到大岭山务工的临时任务。作为威信县委常委、副县长,他有过硬的政治素养,也有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能力水平,接到工作任务他没有讲价还价。到了大岭山,他和工作组组员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在大岭山组团3镇(街)的支持下,在大岭山镇党委镇政府指定的众人人力资源市场的配合下,工作组很快把那一批群众安置到了他们心仪的各企业工作岗位上。原想工作任务算是完成了,可却临时接到新的任务,要他担任工作组组长,继续长期留在东莞做好务工人员的稳岗工作,做好威信的劳务输出工作。纵然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但劳务输出相关工作他确实还真没做过,一切从头学起,他带着驻站工作人员使出毕生的本领,硬是带着三千农民兄弟在东莞立住了脚。

在工作站的努力下,去年11月至今共带出来农民兄弟302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299人。这些人当中,70%以上是45岁——60岁的,安置非常困难,工作组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共同找到众人人力市场对接的46家企业进行商谈,把用工年龄放宽,让每一个愿意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穷面貌的老乡都能实现就业,这部分人如果要是自己找工作,大多是不会得到接纳的。

得到工作机会的老乡们非常信任工作组,也很感谢东莞党委政府和大岭山组团镇(街)的相关部门,纷纷在企业以踏实肯干的作风,友善的态度,勤奋努力的工作,回报东部热心人,回报企业的接纳。

工作组的后续稳定工作开展扎实,不时通知有空的老乡们来进行培训,教给他们一些实用的法律常识、安全知识,也教给他们一些新的生活习惯、与人沟融能力、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感恩教育等等。工作组9个人分作了三个小组,对合作的47家企业每半月进行一轮回访,去看望老乡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老乡们由衷地说:“工作站是咱务工人员的坚强靠山。”

有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人员的子女还在读中学、读小学、甚至还在读幼儿园,为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工作组积极争取大岭山镇党委政府支持,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采取当地党委市政府出一点、自付一点、学校减免一点的办法,由大岭山镇党委政府按每个孩子每年补助5000元,学校减免服装费、交通费等措施,让务工人员子女在东莞上得起学。大岭山党委政府在初中、小学、幼儿园各阶段各提供了5个学校供家长选择,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东莞的学校对学生实行统一接送,威信是集中租房给务工家庭居住的,学校在这边没有接送线路,工作组还争取到了增设线路的支持,让贫困家庭子女也得到了同样的服务。

(吴维奇工作干得挺开心)

“贫困户也可以有大梦想”

在工作组的关照下,威信务工人员在陌生的城市里迅速适应。东莞制造业发达,务工人员要做的工作一般都是一些手上活,活儿不重,生活上、语言上也慢慢就适应了。工作组在日常的回访中,高兴地发现,80%的老乡们都习惯了说普通话,能与人顺畅交流,还跟工友们交上了朋友,他们荷包里有收入了,精神面貌也更自信了,眼界开了以后,看待问题的态度也更客观宽容和理性了。

来自威信长安镇安稳村第四村民小组的江祖雄夫妇就很好地融入了当地生活。他们是今年2月过来的,已经在东莞新洲印刷厂工作了半年多了。夫妇二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是因残致贫,江祖雄老婆向万翠是聋哑人。家里有老人和三个孩子,因为要照应家里,江祖雄一直出不来打工,这次在威信县委县政府的组织输送下,他横下心鼓起勇气带着老婆出来了,毕竟家里孩子大了,用钱的地方多了。他俩在厂里做的是包装纸彩印工作,就是把印好的纸张摞齐、堆放一下,非常轻闲。他俩合起来每月能领取到6000——7000元钱,结余4000——5000寄回去给家中老人孩子,这对于以往的家庭收入来说已经很好了,江祖雄表示,一个月的收入比以前一年的收入还多。做了这半年多,聋哑的妻子不但不再是家里的负累,而且挣的钱也不比江祖雄低。江祖雄说,等多做几年工,有点积蓄,有点创业能力以后,他想回乡养鱼,投入大概在5万左右,鱼苗和技术他已经有了可靠的渠道。

同在新洲印刷厂工作的吴维奇来自扎西镇大河村,八九岁时因为腰椎结核引起肢体残疾,属于四级残疾。因为残疾,致富能力差,他不但成了贫困户,46岁了还是单身。在老家时他靠在周围打打零工维持生计,来印刷厂打工以后不但每月能养活自己,还能结余2000多元,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虽然老母亲有其他兄弟姐妹赡养,他也坚持每月给母亲500来元赡养费。大概是长期跟印刷品打交道的缘故吧,如今,小学三年级文凭的吴维奇还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工作之余喜欢自己去买些书来看,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比较丰富的。他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一半,在老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补助下,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翻盖了房屋,只盼有合适的佳人出现,能过上跟老婆一起打工挣钱的好日子。

东莞不但制造业发达,还是最大的家具出口城市。来自高田乡钨城村三台村民小组的张林武和张发银父子就在大岭山的永鹏家具厂务工。说起来张林武挺苦命的,老人年迈,妻子手部残疾,四个孩子中有老二和老三都是残疾人,老二精神不正常、老三是聋哑人。年轻的时候一直是张林武在浙江打工苦苦支撑这个不幸的家庭,年龄稍大厂子里不要了,他也就回了家,没有了务工收入,家里更加捉襟见肘。去年威信组织村民来务工的时候,有了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残疾人家庭的特殊政策作定心丸,张林武带着三个儿子一起出门了。威信县农村人力资源办给每个乡亲都准备了一套含有被褥、盆、牙刷、洗脸毛巾等生活必须品的行囊,背着这些东西,县里领导为他们送行,这让张林武一下子就联想起了当初入伍当兵时候的荣耀和自信。

(有了梦想,江祖雄向万翠夫妇觉得生活很有奔头)

去年带着三个儿子来工作,加上女儿也在老家超市里帮人卖东西,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好起来。父子四个每月要为家里挣接近两万块钱呢。好景不长,老二的精神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工作,由于脑子不好使,莫名其妙被人拐到浙江一次,后来老张就再也不让他出来了。老大因为出了一次车祸回了老家,现在就张林武和三儿子张发银在永鹏家具厂上班,老三虽然聋哑,但老张跟他一起在同一个工作环节,有需要提醒的地方提醒他一下,工作也没问题。父子俩每月工资在9000左右,每月能往家里寄六七千元钱,照这样坚持下去,家里不但能脱贫,情况也会越来越好的。

“威信县2018年如期脱贫出列能实现”

龙先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名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每年能带动家里3——4个人脱贫,真正是“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以工作组带出来这2299名建档立卡户来看,能带动8000名左右群众脱贫。

2017年,威信县外出务工人员达14.2万人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外出务工的有14396户23276人,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81.5%和32.3%。

龙先云表示,劳务输出已为威信县如期脱贫出列撑起了半边天,再通过县内公益性岗位、县内务工等渠道多方努力,要在年底实现全县的脱贫出列应该能够实现。

龙先云说,就算是威信县脱贫出列了,服务站的工作还得要继续开展下去,要逐步带动群众形成不要政府组织,自己主动能够走出来务工的良好习惯,甚至希望他们能够亲带亲、户带户,都走出来“谋福路”,以逐步提升的劳动技能、自力更生的态度、勤劳的劳作,不但不要在今后返贫,而且还要能走向更加富裕幸福文明的新生活。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