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平:残疾人的标杆正常人的典范

 2018-09-13 10:07  来源:昭通新闻网

◆通讯员 陈明情 王有明

程远平,巧家县小河镇山堡村人,他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敢闯敢干、大胆创业,说起他的经历,程远平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他身残志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的同时,还带动周边残疾人及养殖户共同致富。

意外截肢求生存

2001年,程远平在大理煤矿山上打矿,在一次意外中被一块巨石砸伤,导致从大腿处三分之一部位被截肢,成了终身二级残疾。那年11月5日,程远平跟往常一样,在矿山上打矿,开展一天的工作。不料,在矿洞里被一块石头砸中大腿,经抢救,医生说大腿保不住了,顷刻间天塌下来。当时程远平绝望、痛苦、无助,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经过病痛的折磨、心灵的摧残,每当孤独一人的时候,程远平想到自己由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变成了家里的负担,他多次有轻生的念头。但看到年幼的孩子,双手长满老茧的妻子,谁来照顾?程远平心想一定要“站”起来,撑起这个家。伤口还没有愈合,他就开始找活干,就这样,当初那个吃得起苦、头脑灵活的程远平回来了。

大胆创业起好步

到2008年,为了照顾老家瘫痪的母亲,程远平放弃了在外打工赚钱的机会,毅然选择了回家创业。由于身体行动不便,当时小河山堡老家交通环境差,人们出行总是靠人背马驼,正常人出行都困难,他不适合回条件差的老家生活,如何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成了压在他身上的一块石头,让他苦苦不得法。迫于生活环境的压力,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他发现市场对肉猪的需求量非常大,思前想后就租地从零开始养猪。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找点钱生存。他就在小河到红山公路旁小河社区王宇庙村民小组租了一块荒地,地块海拔850米,距离小河镇集镇2千米,交通条件便利,不愁肥猪卖不出、不愁仔猪买不进来,也不愁价格被人忽悠而无能为力。

找准市场寻需求

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据,结合交通环境、农户情况、养殖情况及市场前景,开展了市场调研。5月9日至12日,小河镇组织31人代表团前往红河州石屏县和昆明市富民县考察学习种养殖产业发展,回来后对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经验向乡亲们进行了宣传,为学习借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小河镇与鲁甸隔江相望,背靠着药山,最低海拔700多,最高海拔3000多,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环境多变,发现农户均以圈养为主,平均一户农户养殖6头猪,仔猪需求量大,30户农户养殖1头牛,目前人们饮食习惯也在转变,牛羊肉也摆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农民采取传统养殖办法,未进行粮、经、饲种植养殖模式,发展养殖业,没有规模性养殖场、无科学技术含量,出栏速度慢,未发挥养殖业现有优势,未带动优质商品生产积极性,凭多年养殖经验,扩大养殖规模一定行得通。

落实感恩保质量

2004年9月,程远平有了站起来的机会,程远平说:“这是我做梦都梦不到的,感谢巧家县残联给了安装了假肢,如同再生父母,我理应为社会发光发热!”行动方便了,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收入的双手在向他敞开怀抱。在提高养殖技能的同时,他参加了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更换品种、疾病防疫、市场营销等技能技术更加全面,开始生猪、肉牛养殖与酿酒一体化发展。他一路摸爬滚打,2015年巧家县小河镇程远平养殖场正式成立注册,从原来的年出栏肥猪10头开始,至今已发展成为年出栏肥猪80余头,现养殖场存栏仔猪30余头,肥猪20头,母猪5头,公猪1头,育肥牛7头,周转资金20余万元,养殖人员2名。总结十年养殖经验,经历农产品的潮起潮落,养殖业越做越旺,积累了许多养殖经验,时时紧跟动向、抢抓机遇、注重质量、综合利用,为小河镇乃至周边乡镇的残疾人创业提供示范带动,与周边的群众一起闯出一条冲破封闭山村落后现状的致富路。另外,在做大做强养殖业的同时,还兼酿酒与销售,下一步计划把单一纯包谷酒发展为米酒、麦子酒、葡萄酒等多品种。

大胆参赛获荣誉

小河镇民政在得知昭通市将举行第三届“中国创翼”云南省选拔赛昭通片区创业创新大赛时,及时与程远平取得联系,征得其同意后,推荐并主动帮忙协调,经过他自身的努力、坚强的意志和大胆的参与,在本次比赛中以专项奖一等奖的好成绩脱颖而出。据悉,他还将代表昭通参加省级创业创新大赛,现正积极准备中。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巧家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