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村民告别溜索出行时代

 2018-11-14 16:43  来源:昭通新闻网

◆记者 张广玉 文/图


7月21日,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的温度接近40摄氏度,在太阳的暴晒下,皮肤火辣辣的疼痛。此时,51岁的洪兆美坐在金沙江悬崖边上溜索渡口的阴凉处,和10岁的小女儿李享一起等待从城里回来的儿子、儿媳和小孙子一家三口。这是他们回家的必经之路,由于交通不便,他们一个月才回来一次。

2013年5月27日,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溜索是当地3000多人出行、运送生产资料的唯一交通工具。

鹦哥村坐落在数百米高的绝壁之上,下面就是奔流不息的金沙江,对面就是四川布拖县冯家坪乡。这边鸡鸣,那边犬吠,皆听得一清二楚;那边山歌这边和,只是空传情来无着落,这一江之隔的距离因为交通的问题,反而成了两个互不往来的世界。直到后来有了溜索,才拉近了两岸群众之间的距离,相互赶场,联姻,这一切,当然要归功于被称之为“空中渡口”的溜索。

2013年5月27日,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从当地村民的笑容上可以看出,她们早已适应了溜索这种交通工具。

生活在悬崖绝壁上的村民有3000多人,他们用智慧修建了溜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仅云南省巧家县茂租镇就有11道溜索。溜索的构造、原理非常简单,把钢绳平直地绷紧在空中。在很多地方能见到的溜索都是一根钢绳,金沙江下游巧家县境内的却多为两根,也有四根的。把一个带滑轮的铁制筐子布置在钢绳上,两根钢绳的比一根的稳定性好,四根钢绳的又比两根的稳定性好。

前些年,金沙江上在这一带的溜索都是用人推。铁筐子吊在两根分开的钢绳上,铁筐子上焊上的几段铁条伸出钢绳之上,铁条上安装了一根横木,推铁筐子的人站在钢绳上,一根钢绳站一个人,两人双手扶住横木,在钢绳上小心翼翼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把铁筐子推过江去。望着奔涌的金沙江水在几百米的身下奔腾,坐在筐里都会感到眩晕,真是佩服推溜人的胆量,认为他们比玩杂技走钢丝的人利害得多。是他们征服了自然,还是自然赋予了他们特殊的胆量,不得而知,留在脑海里的,只有神奇和敬佩!

后来,国家巨型水电站溪洛渡和白鹤滩的建设,许多溜索拆除或者停用,只有鹦哥溜索保留使用。


鹦哥溜索离金沙江江面260米,横跨金沙江两岸470米,是巧家县溜索中最高的一座。据说,鹦哥溜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溜索,曾有英、德、法等国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参观,被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过。

两根直径五六厘米的固定钢索连接两岸,溜筐吊在这两根钢索上。以前,过溜时,要站在对岸高喊“过溜了!”才会有人渡你,现在,两头小屋的墙上都留着溜主的电话,只要打个电话,几分钟就有人来了。

鹦哥溜架设之初是用人工推溜筐,每过一次溜索,每人2元。到了2001年,10户股东买了柴油机来推溜筐,成本增加,过溜索的价格由2元增至3元。到2011年溜索动力改为电动机,过溜索的价格也涨至每人5元。人站到溜筐内后,把溜筐锁好,到了对岸,举起红旗,停下溜筐。

由于当时通信不发达,到了晚上,人在溜索上不能判断溜箱什么时候到达对岸,两边的人就只有用手电筒互发信号。由于太危险,几家管理溜索的村民约定,夜里一般不允许再开溜。但当遇到村民突发疾病时,为了救人再有风险也得开溜。这既是开溜人的原则,也是开溜人的情怀。

2016年11月10日,鹦哥村民用背篼将通过溜索运过来的生活用品背回家。

鹦哥溜“险”,不只是其所在的地势,还因溜箱的简陋。溜箱的四个侧面的护栏均留有缝隙,往260米的金沙江面看一眼就头晕目眩,恐高的外地人都不敢尝试。当地流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说有一位远道而来的外地人,在体验坐溜时竟然尿了裤子,称下辈子都不会再坐溜了。


的确,溜索出行太不方便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岸村民呼吁建桥的声音越来越大。

采访中,69岁的沈文金说,除了建房材料运输困难之外,他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两个儿子在外打工,一年挣不了多少钱。因为资金跟不上,所以他家的房子就断断续续修了5年。

2016年11月10日,鹦哥村村民沈文金家建了5年的房子还没建好,建筑材料全是通过溜索运过来的。

“城里修房子,一块砖的成本只要两元左右,而运到鹦哥村就翻了一倍。溜箱很小,装不下多少,每次只能运一点点,太费力了。”沈文金苦笑着说。

说起鹦哥村的交通出行,村支书李六贵的心情非常复杂。19岁那年,他实在忍受不了贫困的折磨,就到昆明打工给人拉三轮车。直到后来鹦哥村修了高溜,他才回村当了支书。李六贵说,鹦哥村人均土地1亩多,而且都是在高山上。瘠薄的土地只能种包谷、洋芋和红薯,看到村民日子过得艰难而拮据,他这个村支书肩头的责任重大。

生活的困难,归根结底还是交通的困难。

时光缓缓地逝去。2013年8月8日,“溜索改桥”工程建设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实施290对“溜索改桥”项目,其中云南有139对“溜索改桥”项目,鹦哥溜索自然名列其中。

“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啦”!溜索改桥之后,鹦哥村会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而持续被外界关注。小桥、流水;鸡鸣、狗吠,到时候这里就是一片农家田园风光。李六贵在自己的脑海里勾勒着村里的发展蓝图,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从鹦哥溜索往金沙江下游方向,再走两三百米,就是“溜索改桥”项目中的鹦哥大桥了。远远望去,雄伟的大桥横跨川滇两岸,炎热的天气下,工人们正在拆除建桥时所用吊装设备。

鹦哥大桥于2015年11月开工建设。

2018年5月30日,鹦哥大桥主体工程完成,桥面完成合龙。

2018年7月10日,鹦哥大桥达到通车条件。

2018年7月21日,受利于国家重点扶贫项目“溜索改桥工程”的鹦哥大桥达到通车条件。

由于施工道路等条件的制约,鹦哥溜索项目虽然由四川省负责实施,但受益最大的还云南省巧家县茂租镇的鹦哥村的村民。

鹦哥大桥是由四川布拖和云南巧家共同承担的一个工程项目。大桥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两岸上下游约4个乡镇近30000群众的跨江出行安全,增强了抗灾减灾能力和出行通行能力以及各种物资运输保障,对促进巧家与四川凉山州的经济文化交流将起到很大作用。这个项目建设的总里程有8.79公里,主桥采用主跨260米上承式劲性骨架悬链线箱板拱桥,项目概算投资为1.7亿元。

2018年11月13日,鹦哥大桥引导公路贯通。

作为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四川省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大桥的建设。公司项目部经理郑峻峰告诉记者,鹦哥大桥建设时间紧迫,任务极其繁重,并且桥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桥位风力强劲,建设技术难度极大。

“为解决施工难题和人员通行安全问题,光是一个索道桥,我们就用了整整两个多月才修好。建主拱圈的时候,我们的工人天天都是在相当于83层楼的高空作业,而下面就是滚滚流去的金沙江!”郑峻峰表面上说得轻描淡写,可我们却听得心惊胆寒。

2018年11月13日,鹦哥大桥引导公路贯通,一位村民用马驮着油料为大型机械供应。

大桥虽然修通了,但村民的出行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顺着刺耳的钻机声,我看到正在修鹦哥大桥引导公路的工人们在尘雾弥漫中紧张地工作着。施工的负责人宋敬才介绍说:“引导公路从2017年6月就开始修了,由于施工材料运输难度大,工程进度缓慢,鹦哥大桥修通后,工程进度得到了有效提高。”


直到上午快吃中午饭时,洪兆美终于等来了儿子一家三口,从他们在江对面上溜索的那一刻起,洪兆美的目光就没离开过溜索上的溜筐。

六七分钟,溜筐晃晃悠悠地到达了终点。洪兆美和小女儿一人背一个背篓,将儿子带的东西装进背篓里。8岁的小孙子坐溜索还有些害怕,上岸后朝着大他两岁的姑姑李享做着鬼脸并打出“V”的手势。洪兆美的儿媳边向开溜人蒋仕学付钱边询问村里公路的修建情况,她期待着公路能够早日修通,他们好开车回家,结束这种溜索时代。

2018年11月13日,鹦哥大桥通车后,一些商贩拉着生活用品到鹦哥村售卖。

据悉,鹦哥村与茂租镇及毗邻的大寨镇的乡村公路正在紧张的修建当中,修通后与鹦哥大桥连通。届时,这些生活在绝壁上的村民们将彻底告别高空溜索出行时代。

溜索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或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巧家 要闻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