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忠:荒山变青山 青山变金山

 2018-04-20 09:52  来源:昭通新闻网

◆通讯员 陈剑宁

去年6月盛夏的一天早上,笔者跟随昭通市农业生态种植养殖协会会长李远忠乘车再一次前往他的生态环保基地——旧圃镇三善堂村桃树井,去看看他新一轮绿化荒山种植树木的情况。一路上车子穿行在碧草茵茵的昭阳坝子,笔者的心情怡然自得。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如今面貌却截然两样。

笔者不禁回忆起几年前第一次上桃树井的情况,2014年10月李远忠承担了本村桃树井荒山、沟垄的绿化,带领几个儿子和家族的人们干起了种树绿化荒山的艰难事业。当年桃树井荒草萋萋、杂树丛生,已67岁的李远忠硬是冒着严寒,顶着烈日带领大家把苹果树、李子树、樱桃树和中草药种上了高山。在果子成熟的日子里,好客的李远忠还经常把三五好友请到山里做客,共享他的劳动成果,大家无不为李远忠敢想敢干,改变山乡贫穷面貌的精神所感动。当年他们从山脚一直到山顶,分台分层开挖出一层层一排排的树坑,种下了只有筷子粗的瘦弱的雪松树苗,歪斜地靠在树塘中。笔者看了很焦心,急忙问他:“这些树苗种在这荒山野岭上能种活吗?”李远忠微笑回答笔者:“那就要看怎样下功夫了。”三年已过,当我们的车子才行驶到山脚下,我透过车窗往昔日桃树井的荒山一看,如今已变得碧绿如茵,绿荫葱郁了,一棵棵一米多高的雪松树苗迎风摇曳在山坡上。

李远忠微笑着说:“当年选址在这里种雪松,是想到这些荒山是我们村乡亲们的山,光秃秃的,荒了十分可惜。乡亲们对我讲‘你作为生态种殖协会的会长,怎么不带领人们绿化家乡的荒山呢?’这话深深烙在我心坎上。再说,这里虽是荒山,但是风化程度比较高,用锄头挖开塘后,经风雨侵蚀,过不了几个月沙石就会风化,适应树苗生长。当年开挖树塘种植十分辛苦,费用大、成本高,但我们不怕!我们农村人有劳动力,只要肯干,什么困难都可克服!我们全家几十口人,整年就扑在这荒山上,种下了这1200亩的雪松树,如今不是成活了长得很好么!”

“这1200亩的树苗,光挖塘种植就不知耗用了多少人工,多少资金!没有资金,我们就到处向亲戚朋友借,找相关部门支持,前后共投资90多万。没有人力,我的儿子、孙子一齐上!我们一年四季挖山不止,种树不止,不知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才有如今这样的成效。”他的话音未落,半山腰就传来了一阵阵挖掘机开路挖塘的轰鸣声。笔者低头看到在距我们站立的半山腰上有一台台履带式的重型挖掘机正在山坡奋力挖山开路。桃树井原本只有一条窄窄的羊肠小道,几十年来曾作为人走马驮的便道,如今都荒废了。“要致富先修路。”李远忠担任了此处荒山的绿化任务后,为了方便人们行走,运送肥料,他自己出资开挖修筑了一条砂石路直达他们种下的雪松林中。迎风站在雪松林旁边,远眺风光如画的昭阳坝子,深感天高地阔,空气清新,微风送来一阵阵林木花朵的芬芳。李远忠感慨地说:“在几年前,这里老百姓的门窗一年四季总是关得紧紧的,就是为了防止垃圾臭气的侵袭。如今随着荒山变绿了,空气净化了,仅仅空气环境的改善就惠及了三善堂村五个组364户人家共1820人。”

李远忠如今已是近70岁的老人了,但他放弃了效益高的建筑事业,把自己最后人生的价值定位在晚年,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财力贡献给改造家乡的荒山野岭。此种精神,确实令人敬佩。正如他所说:如今他很穷,穷就穷在到处借钱、贷款来绿化荒山;但又很富,把那一座座荒山变成宝山,山上到处长满雪松、刺槐、竹子和各种果树。这是一笔珍贵巨大的财富,这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李远忠,一年四季山上山下,忙来忙去,风里来,雨里往,忙于种树,绿化荒山,就是为了绿化家乡的生态环境,为改造昭阳区面山环境做出了示范。

审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标签 >> 要闻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