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农村务工脱贫与“留守儿童”监管难题

 2018-02-24 11:23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新闻网讯(昭通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彭念敏)“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 大年初一一过,在“百万劳务输出工程”的昭通,外出务工人员为了尽早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务工岗位,他们不得不告别父母、儿女,背井离乡,开始起身返程。然而,他们又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愿穷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让农村家庭实现务工脱贫与“留守儿童”监管两不误的目标,是我们急需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

大年初六,笔者在朋友圈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两个大人和两个仅几岁的孩子,大人已经坐上汽车,欲驶车离去,而一双儿女泣不成声,从车窗外把头手伸进了车内,各自拉着车内年轻妈妈的手,万般不舍。驾驶位上孩子的爸爸正在用纸巾擦拭着眼泪……

这张照片,仅仅是打工人家难舍难分的一个场景,在200万劳务输出大市的昭通,还有万万数的家庭也在上演如此爱别离苦的场景。笔者在农村调研期间,看到了一暮暮留守老人、留守孩子,无依无靠,在无比艰难中生活的场景,不时哽咽,伤感涌上心头。

有网友看了照片感叹道:“多少的不舍与无奈,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

抓实劳务输出,助推精准脱贫。昭通是云南省人口较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农业大市。“十一五”期间,昭通充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提前实现了“百万劳务输出”的目标,人力输出和人才回归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和振兴昭通的重要渠道。

2015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时,就提出了要靠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目标。

通过调研发现,“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对孩子监护不力,直接影响到了学习成绩。二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和照顾,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令人担忧,生活普遍比较清贫,在心理上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酿下不良后果。

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首先需要父母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务工期间抽时间多与孩子电话沟通,了解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到顾此不失比。其次,各村都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与村“两委”共同跟踪管理,明确监护对象,与打工父母保持沟通,并力所能及解决困难问题,引导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

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应一定程度地打破城乡户籍壁垒,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制定相关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另外,需要加强师资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兼顾二者,在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同时,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和谐,更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杂谈 
捐赠信息